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明代卷.上编-中国艺术通史(10)
QQ咨询:
有路璐璐:

明代卷.上编-中国艺术通史(10)

  • 作者:苏国荣 路应昆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077021
  •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01日
  • 页数:402
  • 定价:¥18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目录
    导言
    **节专制统治下的艺术/3
    一、明初文化专制对艺术的压抑/3
    二、明中叶意识形态的失控与艺术的生机/7
    第二节晚明人文思潮与艺术的复兴/9
    一、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运动兴起/9
    二、文艺领域的以“情”反“理”/12
    三、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16
    第三节明代文学与艺术/19
    一、明初“台阁体”与艺术的**化/19
    二、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对艺术的影响/20
    三、“性灵派”与“从人心流出”的艺术创作/21
    四、文学与艺术在题材内容上的互相借鉴/23
    第四节明代宗教与艺术/25
    一、依托于宗教的艺术活动/25
    二、道、释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27
    三、宗教与艺术的人本精神/32
    第五节明代各艺术门类的融合/34
    一、舞台艺术的融合/34
    二、造型艺术的融合/35
    三、舞台艺术与造型艺术的融合/36
    **章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明传奇
    **节明代传奇概述/41
    一、由宋元南戏到明传奇/41
    二、明传奇发展的三阶段/43
    第二节“嘉靖三记’’的现实主义精神/49,
    一、水浒戏的代表作《宝剑记》/49
    二、直击现实的《鸣凤记》/5l
    三、昆腔新声的开山作《浣纱记》/54
    第三节戏曲大师汤显祖/58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58
    二、《牡丹亭》等“四梦”的思想意蕴/63
    三、“四梦”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69
    第四节晚明其他作家作品/75
    一、群芳竞艳/75
    二、高濂的《玉簪记》/81
    三、沈璟的《义侠记》/82
    四、周朝俊的《红梅记》/84
    五、玉茗堂追随者吴炳/87
    六、“发于其情”的《娇红记》/88
    第二章明传奇的舞台艺术
    **节音乐体制和声腔/95
    一、曲牌体制/95
    二、海盐腔和昆山腔/97
    三、余姚腔、弋阳腔及其他土俗之腔/100
    第二节表演艺术/104
    一、脚色行当的健全成熟/104
    二、歌舞成分的进一步戏剧化/106
    三、人物刻画更为细腻动人/108
    四、表演风格的形成/109
    五、“导师”与表演艺术的提高/110
    第三节舞台美术/113
    一、剧场舞台/113
    二、人物造型/115
    三、景物造型/117
    第三章明杂剧的变体和式微
    **节明初杂剧的创作和演出/121
    一、由元入明的杂剧/12l
    二、朱权及其作品/123
    三、朱有墩的《诚斋乐府》/125
    第二节明中后期的杂剧/128
    一、康海、王九思的《中山狼》/128
    二、丰富多彩的喜剧样式/130
    三、杂剧的“南化”和衰落/132
    第三节明杂剧巨擘徐渭/134
    一、徐渭生平/134
    二、《四声猿》和《歌代啸》/135
    三、徐渭杂剧的人文精神/137
    四、徐渭杂剧的喜剧风格/138
    第四章明代目连戏与祭赛演剧
    **节目连戏/143
    一、目连戏缘起/143
    二、明代目连戏概况/145
    三、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劝善戏文》/147
    四、独特的戏剧文化现象/150
    第二节傩戏/154
    一、傩俗渊源与明代傩俗/154
    二、明代傩戏/157
    第三节赛社演剧/159
    一、明代的赛社演剧/159
    二、山西的《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161
    第五章明代曲艺
    **节明代的曲艺活动/167
    一、统治者上层与说书/167
    二、民间说书活动/169
    三、民间唱曲活动/171
    四、兄弟民族曲艺的逐步成熟/174
    第二节平话与话本/176
    一、“平话”和“评话”/176
    二、话本的编刊和影响/177
    三、说书话本与章回小说/18l
    第三���词话及其他/184
    一、“说唱词话”与“弹唱词话”/184
    二、弹词和陶真/186
    三、成化本说唱词话/189
    四、《大唐秦王词话》/193
    五、“木皮鼓词”/195
    六、宣卷和道情/198
    第四节大说书家柳敬亭/202
    一、柳敬亭其人/202
    二、柳敬亭的说书艺术/205
    三、莫后光的说书理论与柳敬亭的成长/207
    第六章明代南北曲和小曲
    **节北曲/213
    一、歌坛旧盟主/213
    二、唱法变异/216
    第二节南曲/221
    一、“弦索官腔”与南曲之腔的分化/221
    二、各路俗腔的音乐状况/224
    三、“水磨”雅调的划时代成就/229
    第三节弹唱“弦索调’’/234
    第四节小曲及其他歌调/240
    一、小曲之兴/240
    二、小曲的音乐特征/243
    三、其他歌调/248
    第七章明代器乐及其他音乐种类
    **节器乐/253
    一、琴乐/253
    二、弦索乐与琵琶/260
    三、吹管与吹打乐/266
    第二节宗教音乐/274
    一、佛教音乐/274
    二、道教音乐/277
    第三节宫廷音乐/282
    第四节少数民族音乐/287
    一、北方各民族的音乐/287
    二、西南各民族的音乐/293
    三、中南及东南各民族的音乐/297
    第八章明代舞蹈
    **节民俗舞蹈的发展/305
    一、汉族民间舞蹈/305
    二、兄弟民族舞蹈/317
    第二节宫廷舞蹈的式微/322
    一、祭祀雅舞/322
    二、礼佛乐舞/325
    三、宴飨之舞/326
    第三节戏曲舞蹈的崛起/329
    一、舞蹈的转型/329
    二、“文”变而“质”存/330
    三、集传统之大成/336
    第四节“纯舞”余绪/338
    第九章明代剧论、乐论和舞论
    **节明代剧论/343
    一、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及其风格论/343
    二、徐渭的《南词叙录》和本色论/345
    三、李贽的戏曲批评和“化工说”/346
    四、汤显祖的创作论和“神情说”/349
    五、王骥德的《曲律》和“风神论”/35l
    六、潘之恒的“曲话”和表演论/354
    七、孟称舜的人物“造形”论/356
    八、吕天成、祁彪佳的戏曲品鉴/357
    第二节明代乐论/360
    一、新旧并陈的音乐思想/360
    二、琴谱与琴学/362
    三、曲学/367
    四、中国乐律学的集大成者——朱载埔/372
    第三节明代舞论/379
    一、韩邦奇的《苑洛志乐》/379
    二、张敉的《舞志》/382
    三、朱载堉的舞学/382
    四、朱载堉的舞谱/389
    参考文献/398
    后记/40l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