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基于此誓愿之生活,其他有情,信任行者,而施财物,是即当于第五过程之金刚宝菩萨位。以善友相迎入诸有情中,作善知识而说种种法门,使开智解,除其颠倒恐怖而与以无畏之光明,是即第六过程之金刚光菩萨位。自得财施、无畏施,并不私之,而施之于一切众生,是即第七过程之金刚幢菩萨位。以此一切而为善友,由彼等之互为施者及所施者,故见者阐者,无不成为欢喜之种,得所谓常乐欢喜根,是即第八过程之金刚笑菩萨位。
此五、六、七、八之四过程,使其誓愿之生活,更增光辉。使此光辉增大者,密教中称之为灌顶。故《初会金刚顶经》,称此四过程上之菩萨为“灌项萨教”;不空三藏之《菩提心论》,则谓彼相当于“因、行、证、入”中之“行”,“开、示、悟、入”中之“示”。
以此光辉之欢喜生活为本而观察诸法,故于一切法得法悦,身安心平,以心平故,故能常不散乱而住于三摩地(定),是即第九过程之金刚法菩萨位。以���常住三摩地故,遂得般若正智,断除一切烦恼,是即第十过程之金刚利菩萨位。以此三摩地上所起之般若智为因,见此宇宙为毗卢遮那佛所体现之曼荼罗境界,是即第十一过程之金刚因菩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