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学者,生物科学工作者
我出生在湖南省,1978年中国刚刚恢复高考制度的时候考上大学——中南林学院。在校期间,我喜欢了解一些大科学家是怎么成功的,喜欢阅读和思考他们成功和失败的故事。在大学求学期间,我研究过很多大科学家,特别是*有影响的生物学家。我*喜欢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何赫,生物进化论创始人���尔文和遗传学家孟德尔等,他们对我后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从路易斯·巴斯德的实践和传记中了解和体会到“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的深刻含义,了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理论。我在大学任教期间自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给学生开新课讲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用英语为研究生开设“分子遗传学”。
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并不出名,但是到毕业的时候,我却一鸣惊人。我科研出色,大学毕业时的科研课题和论文就发表在**一级刊物上;我发表的论文是用英语写的,因为一进大学校园,我就有出国深造的想法,所以我的英语很好,一毕业就做了外籍专家教授的口头翻译;我的论文答辩列全年级的前三名。连续“三炮”,轰动学校,以至于学校要我留校任教。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中南林学院,担任微生物学大学教师。其实,微生物学不是我的专业,而是我的爱好。留校后,学校领导派我到武汉大学生物系进修微生物学。1987年,又派我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进修生物化学。在美国,几个月以后我就做出了论文。然后,我把大多数时间用来了解美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1990年,我来到了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系,攻读硕士学位。大学给我奖学金,但只够交学费,生活费还得自己负责。一年几千加元的生活费,相当于我们家庭当时国内收入的几十倍,根本负担不起。来加拿大之前,我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几万元人民币,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是到加拿大以后,不出几个月,我们就把所借的钱连本带息都寄回去还了。
那么,我是怎么挣到这笔钱的呢?
我不是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去打工,那样既辛苦又会影响学习与科研。
一到加拿大的学校,了解情况以后,我就跟导师沟通,把我的情况和想法跟他一说。我告诉他,我是非常有经验和成就的科研人员,在中国曾经是大学教师,你不能让我花时间和精力去打工赚基本的生活费,那样会浪费我的时间和才能,没有效率也不经济,对你和我都不好。他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马上帮我去再找钱,让我专心致志地学习与工作。到我读书的第二年,除了读研究生以外,我还给北美一家有名的环境保护咨询公司做咨询。在校期间,我就挣有3万多加元的年薪,我是当时大陆留学加拿大学生中*富有、*早买新汽车的人。而给环保公司的咨询没有影响我的学习和科研,在我读研究生的两年时间里,我发表了两篇论文。
学会投资以后,我就在研究和不断地思考巴菲特成功的思维方式和哲理,怎么样才能做到成功的投资,也就是说,不管在任何市场状况下都有稳定的回报。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研究巴菲特和他的理念其实很容易,做起来也不难,难就难在坚持上,贵也贵在坚持上。如果你了解北美发达的金融市场,了解市场庄家的位置,懂生意,那么再来看巴菲特的话,其实很简单,在北美很多人因为巴菲特方式而获利、致富。我长期以来用巴菲特对照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巴菲特之路,默默地从事巴菲特式的事业近10年。因为没有始终坚持巴菲特和庄家的原则,也跟散户一样挣扎过,走了不少弯路。我有很多巴菲特式的成功经验,也有做散户失败的教训。做散户失败的教训迫使我思考,使我走向成熟和更大的成功。
2 **次做生意
我**次真正做生意,是在大学时期,我们民主党派、民盟搞创收开始的。我是民盟支部委员,组织大家开始搞创收。我们的民盟组织里面有很多专业人才,民盟主委是一个搞家具设计的,现在据说是国内*有名的家具设计权威胡景初教授。他的美工当然很好,设计了1套(3件)具有手工特点的明信片,刊上带节日气氛的彩色鲜花照片,把明信片卖给学生做节日礼物寄回家或者寄给朋友。设计很有创意,美观漂亮。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好卖,抢着要卖,每个人都要任务。几天过去了,没有人来买,更没有出现**现象。眼看一个好的主意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印了很多照片和明信片,卖不出去就要亏本了。后来我想了想,看到了机会,就把任务全部承担下来,全力以赴要把它搞上去。
我灵机一动,把带节日气氛的彩色鲜花照片换成美丽的校园风景照片,然后,在学生多的地方摆摊,天天让同学们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有学校特色的、大家喜欢又需要的明信片,让他们觉得我们的明信片非常漂亮和有意义。
其次,我觉得在美国时看到各种物价经常变动,很有意思,作用很大。我灵活运用价格的变化来调节市场的需求。开始便宜点卖几张,卖动了。有人买了,大家就会发现和认识它的价值,当学生们真正认识到价值的时候,我就恢复原价;有人买的时候涨价;人少的时候减价,看似很简单,其实很有技巧。开始,只有学生感兴趣,不久就卖完了。后来,单独卖照片就卖了不少钱。当老师和学校领导都想购买我们的明信片送给兄弟单位和朋友时,他们都晚了——我们的作品卖完了!我们扭亏为盈了。
就这样,我**次做生意成功了,在大学引起轰动。学生、老师和学校领导,开始对我们的创收不太注意,也有些不理解大学老师怎么做生意,后来,大家都为我们感到自豪,没有觉得做生意不好。当时在中国内地一个讲师的工资不到100元,我们**就赚有一两百元。
有朋友说我如果没有出国还在中国内地的话,肯定是*早下海经商的。
3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入金融大门
身在北美,我想做生意。我对这个社会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思考。
首先我发现北美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商业社会,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社会。了解并认识到这一点,不但对做生意有用,对找工作也很有用。我知道自己会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按照社会、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不像很多人找工作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家庭需要,而不知道市场与社会的需要。所以,我在北美找工作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北美自己做生意还是无从下手。
找个工作做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不是我的追求,我一直想自己做生意,一直把它放在心上,在主动寻找机会。
开始,我想利用自己在生物技术上的特长和商业头脑做生物技术咨询服务。我在做科研的时候已经发现了机会,也在准备,要利用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和医药研究科研基地的广大市场。但那时我们刚来加拿大的时候,没有任何条件,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更没有在北美的经验;当时也没有在国外创业投资的概念,就是说你可以融资,你可以用别人的管理经验,你自己只是整个生意的一个部分。
一个人做生意是非常艰难的。
正在我苦思冥想要做什么生意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踏人了金融这个大门。
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投资,一听说股票投资,就想那是摄像机,是赌博。我们没有资本,没有钱投资,有钱也不会去投资,更不会把钱交给别人去投资。我们对投资股票不屑一顾。
在一次报税的时候,为了省税,我到银行开户买退休金。在银行存款时,一个加拿大信托公司的理财顾问对我说,你的钱存在银行是借给别人投资,你可以用这些钱自己投资基金。
她给我介绍了有关投资的知识,特别提到了互惠基金这种投资工具。那是我**次接触到投资的概念。她说投资有风险大的和小的,有稳健的和不波动特别大的。我可以投资稳的,也可以投资风险大回报高的。她说存在银行里的现金、退休金和存款都可以用来投资,把它们作为资本投资到市场上,由专业投资人员管理。互惠基金是把大家的资本集中在一起,由专业人员统一管理,让资金成为资本参与到国民经济中去,集中到*需要、*能盈利的投资上,使它增值,为你自己赚钱。
打那以后,我开始密切关注投资,特别是自己的投资。刚开始,我投资稳的政府债券。投资以后,我就特别留心基金的表现。当时看到政府债券确实稳,不跌也不涨,而其他的基金波动很大。
1993年的时候,正值牛市,多数时间是波动向上,股市买什么涨什么。我很快就放弃稳的政府债券,把资金转移到涨得*快的地方。后来,我感觉在自己没有任投资知识、任何背景知识和经验的情况下,年回报居然达到了40%。这令我非常兴奋,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决心要勤学苦练,牢牢掌握这门技术。
4 向大师学习
在开始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我不是想到去学简单的知识和技术,而是先想到它的道理。
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沙特王子阿萨德、威廉·欧奈尔、吉姆·罗杰斯、乔治·索罗斯、杰克布和彼得·林奇,他们是我心目中*喜欢的大师。
在我真正进入投资领域的时候,我到处找投资书籍,不惜代价购买很多投资方面的书。我先是大量阅读了世界投资大师的成功故事,看自己适合哪种投资方式和风格。我*喜欢的书是杰克·斯旺格写的《金融市场奇才》(他写了很多好书,我也很鼓劲)。这本书是他与各种投资高手的对话录,还有威廉·欧奈尔的《笑傲股市》。
关于期货、外汇和股票的书我也广泛涉猎,并且边学边做,而且我总是带着问题学,从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和策略,我的目的是要得到连续稳定回报的系统——为自己和投资人赚钱;像巴菲特那样,选择适合自己投资方式和合伙人的、能赚钱的长线投资。
股市向来被视为精英集中的地方,华尔街则是衡量一个人智慧与胆识的决定性场所。华尔街为美国经济和富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也培养和造就了很多大师。我一开始侧重于短线投资,所以,并不在意、也不了解这些伟大的投资人——华尔街的大师们。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这些投资大师们的伟大之处。研究发现,很多大师一开始就有市场的悟性(天分)和爱好,他们大多数也都是从短线开始,在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才悟出了其中的奥秘。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眼中的大师的情况和他们各自的特点。他们都是世界**投资大师和*富有的人,写出来让大家去研究、去学习;同时也有个标准和参考,以利于大家来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我和《我的巴菲特财富之路》。
认真比较和研究过沃伦·巴菲特等人之后,我才发现格雷厄姆的伟大。巴菲特所做的,他早做了,只是没有完善,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他的理论,没有能够成为像巴菲特那样富有的人。本杰明·格雷厄姆作为一代宗师,他的金融分析学说和思想,在投资领域产生了极为巨大的震动,影响了几乎三代重要的投资者。如今活跃在华尔街的数十位(身价)上亿的投资管理人,都自称为格雷厄姆的信徒。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
格雷厄姆的主要市场观点和成就在于:
(1)由股市造成的错误,迟早都会由股市自身来纠正,市场不可能对明显的错误长久视而不见;
(2)动机比外在表现更能确定购买证券是投资还是投机;
(3)公司内在的价值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公司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
(4)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个原则。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伴随着美国的淘金热潮,随父母移居纽约。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鲁克林中学完成的。在布鲁克林中学读书时,他不仅对文学、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更对数学有着非同寻常的喜爱。他喜欢数学中所展现的严密逻辑和必然结果,而这种逻辑的理解,对于以盲目和冲动为特色的金融投资市场来说,永远都是*为欠缺的。
从布鲁克林中学毕业后,格雷厄姆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虽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不得不迫于生存的压力,以打工来维持生活和交纳不菲的学费,但他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坎坷,在一批**导师的指导下,更深地把头埋进书本和学问当中,从知识中不断汲取营养。1914年,格雷厄姆以荣誉毕业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绩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报酬较为优厚的工作,为此,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在卡贝尔校长的力荐下步人华尔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来到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员,主要负责把债券和股票价格贴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虽然这份工作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低等的职业之一,但这位未来的华尔街教父却由此开始了他在华尔街传奇性的投资生涯。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证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升职为研究报告撰写人。由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严谨的科学思维以及渊博的知识,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简洁而富有逻辑性的文风,在华尔街证券分析舞台独步一时。
也正是纽伯格一亨德森一劳伯公司给格雷厄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与训练场所,才使这位未来的股票大师开始全面熟悉证券业的一整套经营管理知识,了解了包括证券买卖程序、行情分析、进货与出货时机、股市环境与股市人心等在内的实际运作方法。尽管格雷厄姆未受过正式的商学院教育,但这种源自亲身实践的经验,远比书本上的描述来得更为深刻有力。这给他日后在股票理论上的探索,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公司老板纽伯格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格雷厄姆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才干。不久,格雷厄姆就被提升为证券分析师。升任证券分析师是格雷厄姆一生事业的真正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