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主义的核心是“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共和国。孙中山认为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他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民权主义突出了革命反封建专制的一面,是要把民众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遗憾的是革命者并没有意识到反封建的艰难性和长期性,他们视此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认为只要打倒了清朝的皇帝,封建专制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寿终正寝。
民生主义,就是要用“平均地权”的办法来进行社会经济改革,以便防止日后发生社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它们那里,一面是发达与繁荣,一面却是矛盾与斗争。孙中山对这种状况洞烛在胸,他在《民报》发刊词中谈道:“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怎样防止这种局面将来在中国重演,孙中山开出了“平均地权”的**,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仍归原主所有,革命后随着社会进步而增长的地价,则归**所有,由全体国民共享。孙中山把他的这套办法理解为当时流行欧美的“社会主义”,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清除将来爆发“社会革命”的隐患,达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目的。实质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表达了他解救民众苦难的美好愿望,但说到底只是一种主观的、不切实际的空想。
在清末诸多革命团体中,只有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高举起推翻封建朝廷的旗帜,把大多数革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推动反清革命形势高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