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的智慧-中国人立身之道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的智慧-中国人立身之道

  • 作者:周桂钿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5068059
  •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 页数:240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一点一滴地提出来分析,使它们转化成我们现在可用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社会风气逐渐变好,日臻完善,使民众,特别是跨世纪的青年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培养成有高尚人格的、有求实精神的和有高雅情趣的杰出人才,成为新世纪的新人。
    文章节选
    **章 ****——中国传统的本体观
    **节 天是什么
    我国当代**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东方学家朱谦之认为文化的根本类型,在知识生活上表现为四种:即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他认为,印度文化为宗教文化,中国文化为哲学文化,西洋文化为科学文化。那么,我们也可以把中国古代的天论分为宗教的天、科学的天与哲学的天。
    一、宗教的天
    1.天命论
    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界缺乏认识,以为自然物与人一样也是有精神的,这就产生了自然神。经过一段时间,自然神逐渐融合,形成系统,产生了一个至高神,这就是上帝,后改称天或天命。天命论认为天是*高的神灵,它主宰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天主宰一切,天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人只能服从于天命。这是**次把世界统一于天命。也就是说,世界**次有了统一性。如果探讨世界的统一性,才是哲学,那么,中国历史上**个哲学形态就是天命论。
    古代人认为人间*高的统治者是奉天命来统治人世间的,是天的儿子,故称为“天子”。这样,天子就借着天威而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望。人们都崇拜天,也崇拜天子,那样,天下也就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大家也就可以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如果都能这样当然很好,那是人们求之不得的。但是,天子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他如果穷奢极欲,也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多数天子都会这样的。因此需要给他们的精神加上某种压力,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天命论的思想家又提出,人民是天生的,天让天子来保护人民,为人民兴利除害,保证人民的幸福生活。天子如果不能保护人民,那就没有资格在那个位置上,就应该下台,就要换别人来当天子。天子如果残害人民,就是犯了弥天大罪,天就要使他败亡,严厉地惩罚他。天命论者又说,人民听到的,天也就听到了;人民看到的,天也就看到了。人民的耳目与天的耳目是相通的。统治者在人民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天都看得一清二楚,听得明明白白。他们又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昭公元年》引《泰誓上》语)人民有什么愿望、要求,天就一定使它实现。人民有什么愿望,天子就有责任想办法使它实现,这就叫顺天命,就会兴旺发达。否则,就是违背天命,就要受到上天的谴责、惩罚。这些思想归结为一句话:“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文)皇天没有亲戚,对所有的人都没有亲疏的差别,只辅助那些有道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呢?做了事情,能使人民得到好处,人民高兴,这就是有道德的人。德,就是得。因此,有道德的人就是能为人民兴大利除大害。这就是商、周时代到春秋战国的天命论。它约在中国早期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占重要地位,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
    2.天人感应论
    战国的中后期和秦代,天命论受到严重的冲击。汉代思想家认为还需要天命论为政治服务,又因为先秦的天命论受到冲击以后,权威性大大削弱。因此,思想家认为需要对天命论进行改造、重组,再造出适合新���代的新的神灵的天,这个天就是天人感应中的天。天人感应论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是一切神的**,是法力无边的,无所不能的。天与人隔着阴阳五行之气。这些气是天与人进行精神沟通的中介物。人的精神通过气传到天上。天的意志也会通过气传到人世间。天的意志在哪儿呢?据说这种信息是依托在自然现象上,需要研究才能破译。例如,发生日食。日为太阳,日食就是阳被阴严重侵犯。这样就要寻找阴蚀阳的根源。君为阳,臣为阴。强臣逼迫皇帝,就是阴蚀阳。男人是阳,女人为阴。皇后干预政治,也是阴蚀阳的现象。公元前181年发生一次日食,当时是吕后当政。她认为日食就是上天对她擅权的警告,使她虚惊一场。又如公元46年,南阳地区发生地震,东汉光武帝立即下诏书,自己承担罪责,并下令南阳地区免收税租,减轻罪行。气候反常,当然也是上天意志的表现。另外,所有怪异现象都可以解释为上天意志的表现。《三国演义》**回就写建宁二年大青蛇蟠于御座上,建宁四年地震加海啸,光和元年母鸡变成公鸡。“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就是说这些都是凶兆。皇帝就问为什么有这些灾异?蔡邕就根据天人感应的道理,认为是妇人与宦官干预政事所致。上天一再警告,皇帝一旦觉悟,改正错误,就能转危为安。蔡邕讲的这一套道理,就是天人感应的运用。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摆着大架子,似乎比别人都更聪明,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批评意见。官员借用自然灾害和一些怪异现象,拐弯抹角地给皇帝提意见,因为这里有神秘的“天意”,皇帝还是会认真听取,并考虑改正的。东汉末年,曹节等擅权,迫害忠良,汉灵帝昏庸无能,只好等着亡国。
    ……
    目录
    自序
    **章 ****——中国传统的本体观
    **节 天是什么
    第二节 ****
    第三节 人定胜天
    第二章 和谐共处——中国传统的关系观
    **节 和为贵
    第二节 和而不同
    第三节 和而不流
    第三章 阴阳五行——中国传统的辩证法
    **节 阴阳平衡
    第二节 五行生克
    第四章 祸福相依——中国传统的人生观
    **节 祸兮福之所倚
    第二节 福兮祸之所伏
    第三节 人之迷,其日固久
    第五章 以民为本——中国传统的民主观
    **节 民本传统
    第二节 民本三大特点
    第三节 民本观念与民主制度
    第六章 为政以德——中国传统的执政观
    **节 人性本善
    第二节 仁义之道
    第三节 义利之辨
    第四节 为政以德
    第五节 大同理想
    第七章 德才兼备——中国传统的人才观
    **节 重德轻才
    第二节 唯才是举
    第三节 “无求备于一人”
    第四节 德才须分析
    第五节 亲近来远
    第六节 有过之臣是否可以复用?
    第八章 浩然正气——中国传统的正义观
    **节 富贵不能淫
    第二节 贫贱不能移
    第三节 威武不能屈
    第九章 以史为鉴——中国传统的史学观
    **节 食足知礼,先富后教
    第二节 损益因革,变古易常
    第三节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第四节 “强者胜”的历史考察
    第五节 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十章 实事求是——中国传统的真理观
    **节 引言
    第二节 墨家的三表说
    第三节 庄子的是非观
    第四节 韩非的参验论
    第五节 《淮南鸿烈》是非无定论
    第六节 王充的效验论
    第七节 当代的是非观
    第八节 实事求是(上)
    第九节 实事求是(下)
    编辑推荐语
    先哲们这些灿若星辰的智慧之光,是每一个中国人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它穿透五千年时空,依然辉映着每一个中国人前行的身影,让我们耐心咀嚼先人们博大精深的思想,让我们细细品味北师大哲学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周桂钿先生的倾心讲授,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安身立命之本,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走向真正的成功与辉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