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新中国学科实验改革
学科实验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编写等方面。本部分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评介建国以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与品德、体育与健康、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音乐、美术、艺术等不同学科的变化发展。
一、语文学科实验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实验改革主要涉及识字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修订和不同语文教育思想建构几个大的方面。
1.识字教学方面的实验改革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集中识字”教学方法。比如,秦汉以前的《史籀篇》《仓颉篇》就是这样的蒙童识字课本。魏晋以后一直到清末的1400多年间,则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主的比较稳定的教材。学童学完“三百千”,识字大约1500个以后,开始读四书五经。民国到解放初期,我国开始仿照西方语言学习的方法,语文教学的目标逐步由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生字不再集中认读,而是随课文出现,于是出现了“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读一篇课文,识几个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一般的语文课本两年只教1200~1500字,一节课只教3~5个生字,这就是所谓的“三五观点”。识字总量少,识字进度慢,是这一时期识字教学的特点。为了扫盲,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间,小学教学中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识字教学方面的实验改革。其中,公认的、比较有影响的有“速成识字法”实验、“集中识字法”实验、“分散识字法’’实验以及“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等。《新中国60年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3期、第4期)一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
这几项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