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室外环境设计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室外环境设计

  • 作者:苏云虎
  •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52171
  • 出版日期:2010年05月01日
  • 页数:134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插图:环境,一直是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恒久话题。每当人类因环境恶化而可能威胁到自身生存时,因矛盾无法回避而日益凸显出时,有关环境的课题就越发显得迫切而且有价值。对于环境,人们似乎是熟悉的,但又是陌生的。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人类的每一位个体一旦降临人世就已融入到某种“环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犹如鱼和水的关系,“游弋”并“呼吸”在环境之中。正因如此,人们似乎因熟视无睹而对环境感到陌生。当人类陶醉于产业革命带来的繁荣并坐享其成果的时候,殊不知,人类也不得不“品尝”由这些“成果”而酿造的“苦酒”。**的工业化以矿产、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而获得高度的经济繁荣,但是,人类也因此不得不面对因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而使生存空间受到威胁的严酷现实!在1972年召开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及随后相继成立的国际间合作组织,针对一些现实,如因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导致自然资源的过速消耗;社会生活的巨变和人口膨胀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危机,诸如城市中因交通拥挤引发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因建筑密集造成生存空间紧张;在更广大地域中因土地荒漠化、物种锐减致使自然生态环境结构的解体导致全球性生态失衡,提
    文章节选
    《室外环境设计》内容简介:从人类的先民为生存而搭建栖息之所的那一刻起,居所的构筑和建筑围合的行为便被赋予了环境设计的意味,通过群落的聚居所产生的庭院、道路、广场的“设计”,显露出人类社会的创造性。从古代到工业化早期,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过各具特色,并**亲和力的城市环境。今天,单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导的城市法规,以推进城市“现代化”为“充分理由”:强调城市机能,如建筑功能、土地利用率、交通能力等,加之以工学为基础的建筑及外空间设计等,将建筑单体相互“拷贝”,并按统一模式进行“摆布”。这一切都使得我们所处的城市环境丧失地域特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被割裂,行者的步行空间被挤占……,致使“城市空间中应该体现的人类情感因素被严重削弱”。因此,以人文学科为基础,旨在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努力将城市空间加以“艺术化”的设计,就成为一项迟到而又迫切的“事业”。自20世纪末以来,增设于各院校中的有关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及研究方向现已成蓬勃之势,并由此不断对相关书籍及教材产生着新的需求。这就是催生本书的动因。*初接到的书稿任务是以更为宽泛的“外部环境设计”为书名的。实际上,就本选题而言,已经有很多**的,也更为细化的书籍出版。基于有这些专业书籍的支撑和互补,因此,本书的编写就趋向从理论层面上对选题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与总结,例如将范畴较宽的外部(或室外环境)的设计主题按“庭院、道路、广场”进行归纳,侧重从成因、构成原理及设计方法的角度进行阐述,力图使之更加符合教材的需要。书稿写成后,应出版社要求,书名又改为与目前课程名称相对应的《室外环境设计》,书稿有较大程度的调整与修改,仓促间出现的疏漏与错谬,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目录
    1 室外环境概述1.1 人居环境1.2 室外环境1.3 室外环境设计概述2 室外环境的要素分析与研究2.1 基础要素分析2.2 构成要素分析2.3 设计要素分析3 室外环境的实体、空间与形态分析3.1 室外环境的实体与构成3.2 空间的形成与方法3.3 实体与空间的组织与运用4 典型室外环境设计4.1 城市广场设计4.2 城市道路设计4.3 庭院设计5 室外环境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评价5.1 设计的原则5.2 设计的一般程序5.3 设计评价5.4 结语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室外环境设计》:省部级精品课教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丛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