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作者有幸拜读杨仁敬先生的《海明威在中国》,*吸引作者的是关于海明威的中国之行。作者当时就感觉这本书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国行的资料汇编,而是一部学术性著作。当一部资料性质的汇编具有系统研究的内容并能给人以启示的时候,它就够上了学术的档次。
首先,作者收集了国外有关海明威访华的背景资料,拜访撰写海明威传记的权威作家卡洛斯·贝克教授,专访了设在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的“海明威藏书部”,采集到当时尚未见发表的海明威访华的有关资料和照片。
其次,作者搜遍了抗日战争时期作者国报刊关于海明威访华时的报导和评价,尤其是专访了当时担任海明威翻译的夏晋熊教授。 这些都是**手资料,或者是可信的第二手资料。作者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描述了海明威夫妇访华的目的、行程及其反应。
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摆出“作者”**可靠的权威架势,而是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海明威在香港见到的是宋庆龄还是宋霭龄,在重庆与周恩来的谈话內容是什么,海明威这次访华有什么意义等等,作者都以商榷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本书除了叙述海明威中国行这个**问题之外,还评述了当时国外海明威研究的走向,系统介绍了作者国海明威作品翻译和研究的资料,并提供目录索引。 书评
本书不是一般的海明威中国行的资料汇编,而是一部学术性著作。这部著作是我国海明威研究的一部不可或缺的专著,也为我国热爱海明威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值得鉴赏的读物。因为这部书不仅有学术性,而且还有相当的可读性。
本书曾荣获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的海明威研究奖。着重介绍了海明威中国之行的路线、过程和收获,尤其是海明威夫妇与周恩来的秘密会见、跟蒋介石夫妇的个别交谈等等。但由于本书也收集了大量海明威在中国的资料,因此,也可说,本书是本学术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