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东山魁夷是以创作风景画见长的日本**画家。他的作品刻画细腻,色
彩沉着,在平面化的装饰性风格中传达出诗一般的意境,具有高雅、宁静的
艺术情趣。他尤其擅长在自然景物的题材中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表现出对
自然、对人生的深深依恋与淡淡伤感之情(见图12)。
“画乃心镜”是东山魁夷对绘画功能的深切体会。所谓“画乃心镜”就
是说,绘画是反映人类内在心灵的一面镜子,通过绘画这面“镜子”可以折
射出人的精神世界。那么,画家又是如何通过绘画反映人类内在心灵,折射
出精神世界的呢?这就需要从“镜”中影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绘画的原始
素材与“心镜”所反映出的艺术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说起。
精神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而客观自然的景物本
身是没有精神的。当画家在“触景生情”之后,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为载体
来抒发感情,表达对客观的认识,绘画就成为画家们抒发感情和表达认识的
重要载体。虽然客观自然是绘画中艺术形象产生的基础,但是这种借助绘画
所反映出的艺术形象,与客观自然之物在本质上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
为,在艺术形象中有人的想法和感情在里面,有画家对客观素材的选择、提
炼和再造。
画家对客观素材的选择与照镜子有类似之处。当人们在照镜子时,对于
镜像不同局部的关注程度往往是不一样的。例如,有时关注的范围大,有时
关注的范围小,有时对一些局部格外敏感,而对另外一些同样属于客观存在
的局部则显得漠不关心,甚至有可能视而不见。人们对镜像中不同局部的知
觉感受也是有差别的。例如,有时对某些部分格外欣赏、特别偏爱,对某些
部分则感到遗憾,甚至于十分反感。
另外,镜子里所形成的镜像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全部,镜子对于外部景物
所形成的镜像内容与反映物的位置、角度有关。当一个人在一面镜子前观察
镜像时,镜子只能反映出与其相对应的一面,如果这个人在镜子前的角度发
生了变化,镜子里面所反映出的镜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可以在一面镜子前变换很多种角度,形成不同的镜像。但是,无论
你怎样变换角度,利用一面镜子只能看到与其相对应的一面,而那些同样属
于客观存在的背面和很多其他的侧面,则无法同时看到。也就是说,即便是
同一个客观对象,所形成的镜像可以是多样化的,在观察角度不同的情况下
,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