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先秦两汉文学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先秦两汉文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人用先秦泛指秦代以前,它大致包括远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时代、战国时代三个时期。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先秦文学的精髓。原始歌谣已具备诗歌有节奏、有韵律的*基本特征。原始神话则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散见于古文献中的神话很多,如十日并出、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
随着文字的发明创造,人们开始用文字的形式,把他们在长期���践中取得的经验、智慧和历史事件、口头创作等记录下来,并长远地流传。今天,我们能见到的*古老的文字是殷商甲骨卜辞。《尚书》中的殷、周文诰,《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行文多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的暗示,从中可以看出*初散文的样式。**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代表周代文学的重要成就,并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座丰碑。《诗经》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问的三百零五篇作品。
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学术上的**繁荣,带来文学上散文的兴起,并*终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有影响的是儒、墨、道、农、阴阳、名、纵横等家,各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著作。现存的诸子著作中,《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苟子》、《韩非子》等都以各自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成为我国占代文学的瑰宝。与此同时,历史散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鲁国纪年史《春秋》是提纲式的历史大事记,而《左传》已发展为叙事详备的编年史巨著,并在叙事和写人方面取得了**的文学成就。《战国策》和《国语》皆为分国记载各国大事的史书,《战国策》善写策士的言谈和辞令,有较多关于人物个性的描写。中国**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现,促成了中国诗歌创作史上的一次高峰的来临,使两百年来冷清寂寞的诗坛开始热闹起来。屈原的《离骚》成为浪漫主义新诗派的代表作品,与具有写实精神的《诗经》并驾齐驱。
先秦文学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萌动时代和辉煌开端,诗歌、散文都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成就。它又是中国文学的坚固基石,《诗经》、《楚辞》是公认的我国诗歌创作的两大源头,“风骚”传统,延续百代。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更是给人类的精神文化史和文学史提供了无尽的宝藏。先秦文学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能让我们聆听到它充满沧桑韵味的悠长回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他钳制思想和摧残文化的统治方针下,文学上没有重要建树,唯有李斯的散文和吕不韦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流芳至今。
在战国以来百家之学的影响下,汉初的哲学、社会思想开始活跃。散文和辞赋成为汉代文学史上的两大支柱,出现了一批**的作家和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汉大赋到司马相如手中,体制基本定型,并从此成为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除大赋以外,在两汉还有为数不多的抒情小赋,比如司马相如的《哀秦二世赋》、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弥衡的《鹦鹉赋》等,它们开启了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先河。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则代表着汉代文学的另外一个突出成就。《史记》是司马迁的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它在我国的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著作,班固的《汉书》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汉代还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汉乐府。汉代乐府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汉武帝时,乐府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任务有二:其一,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借此演奏新的歌舞;其二,采集民歌。东汉的辞赋不如西汉的兴盛。东汉乐府继承西汉乐府的传统,继续采集民间声乐与歌谣。现存的汉乐府民歌大都是东汉的作品。它们以多样的形式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东汉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思想感情。伟大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正是在活跃的民间故事、民间歌唱的基础上产生的。
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高成就。它长于抒情,形成了质朴自然与文雅含蓄兼备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人抒情诗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直接引导了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杰出代表的建安文学高潮的到来。
中国文学何处来
在人类文学艺术发展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文学的产生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
古希腊的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德国的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受到很多束缚,希望在闲暇时体味到自由,于是就创造了游戏,文学就产生于游戏之中。我国古人认为,文学就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自然表现,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工具。到了l9世纪,有人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这种说法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接受。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可惜当时无法将之记录下来。关于这个问题,鲁迅说得很明白:“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地练出复杂的声音。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音。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尽管这样,那种只有声音没有意义的语句还算不上诗歌。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所记载的歌谣,传说产生于远古时期,比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意思说土壤返回自己的地方,水也回到自己的沟壑,各种虫子不要为害,草木都得到必要的润泽。这首歌谣据说出现于神农时代,但表达的意思这样完整,学术界认为原始人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所以它可能是伪造的。古书中一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以算是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中有一首《弹歌》写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它反映的是原始人用竹子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却有韵律,显然是十分古老的歌谣。
*早期的文学作品常常融合了诗歌、舞蹈和音乐。《吕氏春秋》记载,当时人们的艺术活动是三个人拿着牛尾,边唱歌边跳舞。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人,在20世纪40年代末还保持着原始社会的形态,他们总是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歌词的大意是:“我唱得并不好,不要发笑!跳舞要使劲,把地上踏出坑来,唱啊,跳啊,直到全身出汗!”可惜,我们看不到他们优美豪迈的舞姿听不到他们嘹亮的歌声,尽管这些歌词听起来过于简单,甚至令人感到有些可笑,但文学就是这样渐渐地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神话开篇呈异彩
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到*多的就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脍炙人口的古代神话故事。
古代神话大多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远古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他们
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远古的人们在自然力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他们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他们认为,一切自然力都归之于神指挥、控制。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像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想象出许多英雄人物形象并在口头相互交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神话故事,这就是神话的起源。所以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早在先秦古籍中,中国**的古典神话便已得到记载,如《山海经》、《左传》、《国语》、《楚辞》以及《吕氏春秋》等书中均有大量叙述。汉代及三国的《淮南子》、《汉书》、《吴越春秋》、《三五历纪》,魏晋六朝的《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也都有许多古典神话的记录。其中,《山海经》保存的神话*为丰富,自古被称为“奇书”。流传广远的诸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黄帝与蚩尤大战等都出自《山海经》。
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就中国而言,古代神话也是文学艺术的源头。而富于想象力的神话更直接成为浪漫主义的开端。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作家的想像力,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就常常大量运用神话,创作了《九歌》、《招魂》等充满了奇幻色彩的诗篇。现实使他失望,他便借助神话传说抒发悲愤,并幻想到神界去漫游。他御风乘龙,召唤群神,遨游太空,种种大胆的想像、夸张的渲染,使整部作品呈现出一种瑰丽挺拔的格调,这一切都得益于神话对丰富想像的启示。
总之,史学家从神话中发现其史学价值,而文学家则从中看出其文学价值。神话是人类文化的发源,成为后来的多门学科的源头。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神话都将在人类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夺目的光彩。神话启迪了人类的智慧,开拓了人类的思想疆域,并深深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
《周易》卦爻辞中的“文学”
虽然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作为中国古书的《周易》却始终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
传说周文王被拘禁的时候,根据伏羲八卦推演出一整套占筮的道理,并据此而写成了一本书,称作《周易》。《周易》在战国时代即被视为经典,此后一直列为群经之首,它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周易》并非是周文王的专著,它实际是由编撰^对霉散的旧筮辞经过编排和加工,从而组织成的—部有**、有层次的占筮专集。因此,它是—部有系统的散文著作。
在《周易》之中,通过八种符号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64卦,每卦包括6爻。各卦及各爻都有解释的辞句用以说明吉凶。这些辞句称为卦爻辞,共计444段短文。从内容上看,多为商末周初的文字,涉及当时的爱情婚姻、畜牧打猎、出征战斗和宗教祭祀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周易》中的卦爻辞不是占卜的原始记录,而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它用来作为,卜筮之辞以占吉凶。
《周易》中的文字在流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整理,表达上较为凝练生动。如《周易·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短短十个字把作战胜利后的情景描写得形象而又真实。又如《周易·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与尔靡之。”用比兴手法写出自己愿与他人共享美好生活的感情,用字精练,音调和婉,艺术性颇高。如《周易·大过》九二、九五。
九二:枯杨生梯,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老夫少妻为“无不利”,老妇少夫则“无咎无誉”,不但揭示出当时人们对男女婚配的民俗心理习惯,而且以“枯杨生稊”、“枯杨生华”为比,形象生动,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
易卦爻辞可算作是上古散文的发端。《周易》的卦辞与爻辞,大约写成于殷末周初,其中也保存了一些古代歌谣,应算是较早文献记载下来的了。卦爻辞的时代已经接近《诗经》中的早期作品,形态也相近了。
如今对《周易》的研究已是世界性的了,从占卜术到计算机原理、生命信息科学。《周易》受到了西方许多**的科学家和数学家的推崇,他们以一种如获至宝般的心情从中汲取智慧,拓展研究。然而,它的文学价值也是它无穷魅力中不可磨灭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