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如是①。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②。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是正行说法,谓四圣谛④,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④,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未来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彼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我今现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有此正行说法,谓四圣谛,广摄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示趣向。
舍梨子④比丘聪慧、速慧、捷慧、利慧、广慧、深慧、出要慧、明达慧、辩才慧,舍梨子比丘成就实慧。所以者何?谓我略说此四圣谛,舍梨子比丘则能为他广教广观,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舍梨子比丘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时,令无量人而得于观。舍梨子比丘能以正见为导御也。目乾连⑨比丘能令立于*上真际,谓究竟漏尽④。舍梨子比丘生诸梵行,犹如生母。目连比丘长养诸梵行,犹如养母。是以诸梵行者,应奉事供养恭敬礼拜舍梨子、目乾连比丘。所以者何?舍梨子、目乾连比丘,为诸梵行者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尔时。世尊说如是已,即从坐起,人室燕坐⑧。
【注释】
①我闻如是:大多数经为“如是我闻”。
②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即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参见《释尊篇》中《六度集经》的相应注释。
③四圣谛:即四谛:苦谛、集谛(此译本中“集“为“习”)、灭谛、道谛。
④等正觉:即如来的十种称号的第三种:“正遍知”,意谓能正确普遍地了知一切法。
⑤舍梨子:即舍利子。
⑥目乾连:又作大目犍连、摩诃目犍连、目犍连,简称目连。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神通**,**事迹为“目连救母”。
⑦漏尽:“漏”即烦恼。“有漏”是凡夫状态,“漏尽”即“无漏”,为阿罗汉和佛的境界。
⑧燕坐:又作宴坐,即静坐、坐禅。
【导读】
此处佛对众比丘之开示,大意为: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有正法,名四圣谛。此四圣谛包含人生一切现象(“广摄”),可用以广泛观察各种现象(“广观”),分别和明了各种现象(“分别发露”),可借以开创和建立佛教的理论和方法(“开仰施设”),显示佛教的目标和宗旨(“显示趣向”)。舍梨子比丘已深入地把握了此正法,目连比丘能借此正法证得无漏境界。此二人可宣说此正法,指导众人清净修行。佛说了此番话后,入室静坐,由舍梨子比丘代为宣说四谛法。
于是,尊者舍梨子告诸比丘:诸贤,世尊为我等出世,谓为他广教广示此四圣谛,分别发露,开仰施设,显现趣向。云何为四?谓苦圣谛①、苦习、苦灭、苦灭道圣谛。
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
【注释】
①苦圣谛:四谛一般说为:苦集灭道。但《阿含经》等早期经典中也作:苦习尽道。所以,“习”相当于“集”,“尽”相当于“灭”。
【导读】
此处开始,舍梨子宣说四谛。“谛”是真实不虚之义。四谛就是四种真理,包括苦谛、集谛(习谛)、灭谛(尽谛)、道谛。此四谛的相互关系是:苦谛揭示人生的本质是苦,集谛说人生苦之原因,灭谛说苦灭后的境界,道谛说灭苦的方法。从因果关系说,苦谛和集谛是说世间有漏法之因果,其中,苦谛是果,集谛是因;灭谛和道谛是说出世间无漏法之因果,其中,灭谛是果,道谛是因。
此处先说苦谛。人生是苦,此苦可从“三苦”说,也可从“八苦”说,本经是从“八苦”说。若说三苦,有苦苦、坏苦、行苦。正受苦时,从苦生苦,名苦苦。反之,好事或愉快的感受消失或变坏时,而生苦恼,名坏苦。*后,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名行苦。因此,“三苦”是概括性的说法,相对地,“八苦”则是列举性的说法,将人生所受的苦,概要地一一列举,详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