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 作者:裴长洪 王万山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2240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628
  • 定价:¥8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60年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明显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对外贸易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从无到有,从数量极其有限发展到200多亿美元的规模,换取了宝贵的外汇资源,支持了**工业化建设。在出口贸易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从农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化趋势,进口商品结构也体现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过了三次重要变化,出口商品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结构愈来愈趋同于经济比较发达的**。进口商品结构则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内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体系的配套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增长方式愈来愈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我国用60年走完了世界贸易大国的路程。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德国。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中国对外贸易**量不小,但相对规模还很小,这表现在人口与世界市场份额很不相称。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2008年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9
    文章节选
    **章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节 国际贸易背景
    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对外贸易不同,它不能在旧社会建立,因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旧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根本对立。因此,社会主义对外贸易,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只能在无产**取得革命胜利、建立起无产**政权这个根本的政治前提下,才能建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帝国主义列强长期侵入中国,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向中国发动多次的侵略战争。例如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1857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用战争打败了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边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例如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租借”了旅顺,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租借”了广州湾。割地之外,帝国主义列强又索取了巨大的赔款,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驻扎海军和陆军的权力,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把全中国划分为几个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推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中国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破坏,对外贸易也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完全依附于帝国主义,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对外贸易。帝国主义凭借种种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身符,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因而促进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计算,从1868年到1913年,对外贸易总额增长了7倍,1929年比1913年又增长了2.5倍。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东北、华北大片领土被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口岸也相继沦陷,使国民党统治区的对外贸易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但是,到1945年日本投降,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国民党统治区的对外贸易,很快地就超过了历史*高水平。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旧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下造成的,因此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对外贸易是畸形的,它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也是独特的。一方面,它成为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掠夺、剥削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这是它的基本方面。另一方面,它加速了中国封建专制对外贸易的解体和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完全投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商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此外,它对于中国现代工业的建立和开展国际的经济技术交流,在客观上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所控制和垄断。帝国主义列强于1843年取得了协定关税特权,从1845年起又霸占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中国大门的钥匙落到帝国主义手中,为它们的经济侵略大开方便之门,外国资本大量涌人中国。自1882年至1913年,各通商口岸的外商由440家猛增到3805家,向商品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和其他领域迅速扩张它们的势力,从而完全控制了中国对外贸易以及外汇、金融、航运、保险、商品检验等有关事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是中国官僚买办资产**的总代表,他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集中了价值达100亿至200亿美元的巨大财产,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成为他们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蒋介石反动政府除了把**主权出卖给美帝国主义以外,还开办了各式各样的“贸易公司”,为美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效劳。这些贸易公司垄断了丝、茶、桐油、猪鬃、锑、钨等重要物资的出口和钢铁、车辆、机械、粮食、棉花、原油等物资的进口,它们实际上是美国垄断资本在中国的代理。此外,蒋介石反动政府还通过颁布各种“法令”,控制对外贸易,维护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的利益。
    第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对外国商品的需要并不殷切;与此相反,资本主义各国却需要中国的商品作为消费资料或进行中间贸易。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凭借特权,一方面毫无限制地向中国强行推销商品,另一方面,又任意从中国廉价捞取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进出口商品完全适应了帝国主义的需要。出口商品主要是生丝、茶叶、桐油、猪鬃、大豆、花生、锑、钨等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进口商品除1913年前鸦片居首位外,主要是棉织品、毛织品、煤油、汽油、香烟、洋酒、食品罐头、糖果、化妆品等消费品和**品。据统计,自1873年至1947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的10%。洋纱、洋布、洋油等充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据国民党统治区二十多个大城市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秋到1947年年底,工商业倒闭的在27000家以上。这种进口以消费品**品为主、出口以重要原料为主的情况,一直到全国解放前夕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第三,中国的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1894年中日战争以前,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中日战争以后,就以资本输出为主,用资本输出来带动和扩大商品输出。它们由开辟商品市场改变为划分势力范围。当时,长江中下游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云南、两广被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山东被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东北原划为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1905年日俄战争后,东北的南部地区又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等等。帝国主义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机器,支持中国反动当局血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且强行开办工厂,设立银行,发行钞票,建筑铁路,开发矿山。同时通过给反动当局的各种借款,取得了中国的关税和国库收入的支配权,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帝国主义“洋行”,把持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但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它们之间的争夺,而且这种争夺愈演愈烈。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的消长而发生变化。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80%以上,几乎处于独占地位。在19世纪*后二十多年中,美、德、法、日等国,加强了与英帝国主义的竞争。沙皇俄国也利用与中国有数千里的边界,发展陆路贸易,又屡次胁迫清朝政府,取得了深入内地城市的贸易权,并把舰队驶入太平洋,积极发展海上贸易。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取代了俄国的地位,并在华东、华中和华南不断排斥英国的势力,因而对中国的贸易急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英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发生了动摇。**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欧洲各帝国主义**混战无暇东顾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了对华侵略势力。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跃而居**位;美国居第二位。1931年以后,中国东北各省的对外贸易完全为日本所独占;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控制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绝大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意三国战败,英、法等国力量也大为削弱,而美国垄断资产**却在战争中发了横财,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为美国帝国主义者所把持。据统计,中国从美国的进口,在1936年只占进口总额的22.6%,而1946年则增至51.2%;中国向美国的出口,1938年只占出口总额的19.7%,1946年则猛增至57.2%。到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崩溃的前夕,美货充斥市场,蒋管区已经成了美国货的天下。
    第四,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和不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不发达**进行掠夺的重要手段。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掠夺。根据海关统计,19世纪后期,中国出口土特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这从当时的传统出口商品茶、生丝可以明显看出。假如以1873年出口物价指数各为100,到1894年,红茶的出15物价指数为76.7,生丝为65.4。后来,出口价格虽有所增长,但总是跟不上进口价格的增长速度。如以1913年进、出口物价指数各为100,到1936年,进口物价指数上升到153.3,而出口物价指数却只增长为139.2。根据1926年到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统计资料计算,对外贸易由于不等价交换所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六亿二千八百石大米的价值。
    再以几种进出口商品为例:进口汽油的价格,1944年比1925年上涨约1480倍,而中国出E1桐油价格,在同期内只上涨360倍;进口人造丝的价格,1944年比1925年上涨626倍,而中国出15的生丝价格,在同期内仅上涨129倍。进口汽油与出口茶叶的交换比例,1925年需要用壳牌汽油25.5箱才能换珍眉绿茶1担,而1943年,1箱汽油就可换绿茶3担。在美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对外贸易时期,这种不等价交换就更加严重。1946年,一架英国产的五灯收音机,在美国批发价是20美元,运到中国的售价则合250美元;而与此同时,在中国价值350万元的生丝,到美国仅值250万元。由于帝国主义长期对中国倾销商品,使中国对外贸易自1877年到1949年全国解放的73年中,年年入超,总额达64亿美元之巨,这还不包括大量的走私进口货物在内。其中,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贸易入超,达到33亿美元,而从1945年至1948年,即美国帝国主义者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年中,贸易逆差即达12亿美元之多。长期的贸易入超,造成金银大量外流,赋税成为劳动人民的沉重负担。同时,又迫使中国历届反动政府不得不用举借外债和出卖主权的办法来抵偿贸易入超,从而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屈从和依赖。
    ……
    目录
    导言 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变革与增长
    上篇 1949-2009年的共和国对外贸易发展
    **章 1949-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节 国际贸易背景
    第二节 国际贸易状况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结构
    第四节 国际贸易方式
    第五节 **统制贸易体制的建立
    第六节 **管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第七节 拓展对外贸易,打破封锁与禁运
    第八节 贸易发展评价
    第二章 1953-1966年国民经济发展、困难与调整时期
    **节 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构
    第四节 外贸管理体制
    第五节 外贸政策
    第六节 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
    第七节 20世纪50-6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
    第八节 这一时期贸易发展评价
    第九节 我国1953-1966年间对外贸易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章 1966-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
    第二节 国际贸易状况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结构
    第四节 贸易体制
    第五节 “四三方案”和对外经济工作的新开拓
    第六节 贸易发展评价
    第四章 1976-1978年拨乱反正时期
    **节 对外贸易背景
    第二节 对外贸易状况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构
    第四节 对外贸易的方式
    第五节 贸易制度框架与机构设置
    第六节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节 中外贸易团体活动频繁
    第八节 贸易发展评价
    第五章 1979-1984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期
    **节 贸易背景
    第二节 贸易状况
    第三节 贸易结构
    第四节 加工贸易的崛起
    第五节 贸易体制的初步改革
    第六节 出口导向贸易政策的形成
    第七节 对外开放的区域推进
    第八节 贸易发展评价
    第六章 1984-1989年城市改革与商品经济时期
    **节 国内外贸易环境
    第二节 国际贸易状况
    第三节 主要贸易伙伴
    第四节 国际贸易结构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方式
    第六节 贸易体制与政策
    第七节 进出口商会
    第八节 贸易发展及外贸体制改革评价
    第七章 1989-1992年波动、解困与转型时期
    **节 对外贸易背景
    第二节 对外贸易状况
    第三节 对外贸易结构
    第四节 对外贸易方式
    第五节 对外贸易体制
    第六节 对外贸易政策
    第七节 政治风波背景下的对外贸易关系
    第八节 外贸发展评价
    第八章 1992-2001年市场经济建立与加入WTO冲刺时期
    **节 对外贸易背景
    第二节 对外贸易状况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结构
    第四节 贸易方式
    第五节 贸易体制
    第六节 贸易政策
    第七节 市场化改革加速
    第八节 贸易发展评价
    第九章 2001-2009年加入WTO后贸易迅速发展时期
    **节 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大事件
    第二节 国际贸易状况
    第三节 国际贸易结构
    第四节 贸易方式
    第五节 贸易体制
    第六节 贸易政策
    第七节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第八节 贸易发展评价
    下篇 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专题
    第十章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60年
    **节 1949-1978年的中国服务贸易
    第二节 1978-2009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
    第三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变化趋势
    第四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经验教训及对策
    第十一章 中国投资与贸易60年
    **节 1949-1978年的投资与贸易
    第二节 1978-2009年的投资与贸易
    第三节 1978-2009年的投资与贸易相互关系
    第四节 60年投资对对外贸易促进的评价
    第十二章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60年
    **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技术进出口情况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情况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外援助情况
    第四节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情况
    第十三章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及多哈回合谈判立场
    **节 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参与多哈回合谈判立场
    第十四章 中国国际贸易研究60年
    **节 中国国际贸易研究发展阶段
    第二节 60年国际贸易研究的焦点及进展
    附录:中国对外贸易60年大事记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