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2版)

  • 作者:王承德
  •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5377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887
  • 定价:¥114.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组织全国长期从事风湿病中医诊疗工作的专家进行编写,对26种中医风湿类病证及36种西医风湿类疾病的诊断、**等作了详细论述。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反映了当前中医风湿病的诊疗水平和科研进展,实用性强,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文章节选
    第1章 风湿病总论
    第1节 风湿病的概述
    一、从疾病命名的历史状况看将“痹病”改称为“风湿病”的必要性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学术特点,并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痉湿喝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等篇,开创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先河。长期以来,凡属正确的病名,都是从总的方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体的异常变化,它与具体证候纵横交织和自然结合,构成了比较清晰而完整的中医诊断概念,较为全面地反映着疾病的本质。辨明病类,可以提示这类疾病的总的**方向。例如“伤寒病”乃寒邪所致,寒为阴邪,可以抑阳,故初期**总以辛温解表为主。待寒邪人里化热之后,始用甘寒或苦寒之品以清邪热。若病人三阴时,则又宜温扶阳气或兼以育阴为治。“温病”则与其相反,因温为阳邪,可以伤阴。故总的治法皆宜辛凉解表,继予苦寒、甘寒、咸寒之品以清气凉血,且又时刻不忘甘寒养液以顾护阴津。因此,伤寒有“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之说,温病有“泻阳热之有余,补阴液之不足”等看法。当然,伤寒病也有急下存阴之法,但均为邪热亢盛,里结已成之证而设。辨明具体疾病,又可以提示一些针对性很强的**手段。在中医古籍中已有不少专病专方的记载。如《内经》有鸡矢醴治臌胀、乌贼骨治血枯病、生铁落饮治怒狂病、半夏秫米汤治目不瞑、豕膏治猛疽等十二方。《金匮要略》则有更多的专方**专病,如百合病治用百合地黄汤;若误汗伤津、虚热亢盛、口渴心烦者,用百合知母汤;胸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黄疸病用茵陈蒿汤等。后世对专病专方则有更大的发展,如五更泄用四神丸,痄腮用普济消毒饮,头痛用川芎茶调散,呃逆用丁香柿蒂汤或旋覆代赭石汤等。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但**要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辨病的同时又必须贯彻辨证论治的精神。正如已故医家金寿山所云:“强调辨病并不是不要辨证,而是说辨证更要深化。在辨证的时候,要有全局的观点,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见症,而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证,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后果,即所谓通常达变”(见《新医药学杂志》1978年第9期)。由此不难看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符合临床实际的中医病名并非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
    ……
    目录
    第1章 风湿病总论
    第1节 风湿病的概述
    第2节 风湿病的分类
    第3节 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第4节 风湿病的常见症状
    第5节 风湿病的常见证候
    第6节 西医风湿病概论
    第7节 风湿病的中**疗原则及治法
    第8节 风湿病的常用中药
    第9节 风湿病的常用方剂
    第10节 风湿病常用中药药理的临床应用
    第11节 风湿病的常用中成药
    第12节 风湿病中医其他常用疗法
    第13节 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第14节 风湿病的护理与调摄
    第2章 中医病��辨证论治
    第1节 行痹
    第2节 痛痹
    第3节 着痹
    第4节 热痹
    第5节 燥痹
    第6节 皮痹
    第7节 肌痹
    第8节 脉痹(附:血痹)
    第9节 筋痹
    第10节 骨痹
    第11节 心痹
    第12节 肝痹
    第13节 脾痹
    第14节 肺痹
    第15节 肾痹
    第16节 *痹
    第17节 历节
    第18节 痛风
    第19节 骨痿
    第20节 颈痹
    第21节 肩凝症
    第22节 腰痹
    第23节 膝痹
    第24节 足痹
    第25节 产后痹
    第26节 狐惑
    第3章 西医疾病**
    第1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2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3节 干燥综合征
    第4节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第5节 硬皮病
    第6节 成人斯蒂尔病
    第7节 抗磷脂综合征
    第8节 痛风
    第9节 白塞病
    第10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第11节 结节性红斑
    第12节 大动脉炎
    第13节 结节性多动脉炎
    第14节 风湿性多肌痛和巨细胞动脉炎
    第15节 过敏性紫癜
    第16节 雷诺综合征
    第17节 血栓性静脉炎
    第18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19节 风湿热
    第20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2l节 银屑病关节炎
    第22节 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第23节 反应性关节炎
    第24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25节 颈椎病
    第26节 骨质疏松症
    第27节 骨关节炎
    第28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29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30节 肋软骨炎
    第31节 骨坏死
    第32节 结节性脂膜炎
    第33节 坐骨神经痛
    第34节 纤维肌痛综合征
    第35节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第36节 复发性多软骨炎
    附1 风湿病的中医科研思路
    附2 风湿病常用方剂汇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