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治则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治则学

  • 作者:周超凡
  •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0137143
  •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01日
  • 页数:422
  • 定价:¥21.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则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制订的,对保持健康、祛除疾病、恢复健康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防病治病规律,是预防、养生、**都必须遵循的准则。它上承诊断、下启治法,联系临床,是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的桥梁。
    中**则导源于《内经》、《难经》诸书,历代医家对其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为中**则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的贡献。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其他内容相比,仍处于滞后状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一言难尽的。有鉴于此,希望有关主管部门重视中**则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尽快改变目前滞后的状况。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自1985年秋建立治则治法研究室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则理论的整理与系统研究。在1991年夏出版了《历代中**则精华》一书,对中**则研究产生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先后主持召开了1~4届全国中**则治法研讨会,促进形成了一支中**则治法研究的队伍,培养了20多名中**则治法的研究生、进修生。通过他们的工作使中**则基本理论问题得以阐明,中**则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中**则研究的日益广泛深入,治则学正显示出应有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价值。为了促进中**则理论早日自成体系
    文章节选
    **篇 治则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医学作为古代人民和古代医药学家对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与科学,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对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每个时期的哲学思想、学术思想和科学文化,都渗透到中医学中,推动。促进着中医学的发展。电**则作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有其认识的依据和理论基础的。因此,研究治则学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角度,更高层次的揭示中**则的本质与规律。
    1 古代哲学思想
    1.1 唯物观
    中医学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物质,这一点和萌芽于西周、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思想是一致的。它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性的,如《国语·周语》中曾记载,天地间存在着阴阳两种气,这两种物质力量的平衡是自然界稳定的因素,若失去平衡,就会发生异常的气候变化。
    而中医学认为,“精”这种物质是生命的根本。《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身之本也”就是这种认识的具体体现;《灵枢·本神》日:“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
    ……
    目录
    者论
    1.治则和治则学的含义
    2.治则学的发展源流与规律
    3.治则学在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4.治则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篇 治则学的理论基础
    1.古代哲学思想
    2.中**疗思想与**原则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篇 基本治则
    1.治未病,既病防变
    2.治病求本
    3.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4.扶正祛邪
    5.标本缓急
    6.正治
    7.反治
    8.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9.三因制宜
    第三篇 辨证治则
    1.阴阳治则
    2.表里治则
    3.寒热治则
    4.虚实治则
    5.脏腑辨证治则
    6.气血辨证治则
    7.六经辨证治则
    8.卫气营血辨证治则
    9.三焦辨证治则
    10.六淫辨证治则
    11.附:常用治法
    第四篇 辨病治则
    内科疾病
    1.发热
    2.感冒
    3.咳嗽
    4.哮喘
    5.痰饮
    6.肺痿、肺痈
    7.虚劳
    8.肺痨
    9.出血
    10.惊悸、怔忡
    11.不寐
    12.遗精
    13.癫狂
    14.痫证
    15.中风
    16.眩晕
    ……
    外科与皮肤科疾病
    妇科疾病
    儿科疾病
    五官科疾病
    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