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机器人”已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它迅速崛起,并对整个工业生产、太空和海洋探索,以及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并不像普通人们想象的那样**。现有的机器人既不像神话和文艺作品所描写的那样智勇双全,也不如某些企业家和宣传家们所宣扬的那样多才多艺。
1.1 机器人学的发展
1.1.1 机器人的由来
人类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愿望,即创造出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或人造人,以便能够代替人去进行各种工作。这就是“机器人”出现的思想基础。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已存在三千多年了,尽管直到40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有名词加以引用。
随着**次工业和科学革命的进行,各种自动机器、动力机和动力系统的不断问世,机器人也开始由幻想时期转入自动机械时期,各种精巧的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应运而生。这些机器人玩具和工艺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这一漫长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进入20世纪之后,机器人已躁动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母胎之中,人们含有几分不安地期待着它的诞生。他们不知道即将问世的机器人将是个宠儿,还是个怪物。1920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凯培克在他的幻想情节剧《罗萨姆的**机器人》中,**次提出了“机器人”这个名词。1950年,美国**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摩夫在他的小说《我是机器人》中,提出了有名的“机器人三守则”:
1)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将受害而袖手旁观;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为人类做出牺牲。
这三条守则,给机器人社会赋以新的伦理性,并使机器人概念通俗化,更易于为人类社会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