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
QQ咨询:
有路璐璐:

应对能源安全与全球变暖的挑战

  • 作者:周冯琦 胡秀莲 (美)汉利
  •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 ISBN:9787807308133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213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石油见顶”与“全球气候变暖”两者同时到来所引发的“能源海啸”作为非传统的能源**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正在有力推动各国向新能源系统的转变和过渡。改造世界能源经济、改变对石油和其他矿物燃料过度依赖的状况,此类观点已在世界范围达成了相当程度的一致。许多**在调整能源战略和制定能源政策时,增加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费,改变对石油的过度依赖,鼓励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使用。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世界石油危机后推动节能和替代能源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本书对能源**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对应对能源**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文章节选
    1.中国中长期能源
    预警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地增长。对全国性综合能源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是适应中国能源建设的根本任务的需要。我们基于SGM模型的能源需求预测,建立了一套综合能源预警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中长期的能源态势进行了预测:按常规发展方案(BAU scenario),2020年和2030年的综合指数都很危险;按标准方案,2020年和2030年的综合指数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鉴于此,中国应该坚持实施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以应对中国的能源问题。
    1.1 引言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在不断急遽地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自1992年能源需要超过供给之后,我国的自我能源供给率就不断下降。2006年的自我能源供给率为89.8%。在所有的能源门类之中,石油的自我供给率一直以*快的速度下降:1993年为98.4%,到2006年仅为52.5%。
    确保和维系能源**对于社会发展特别重要。能源任务在真正的危险来临之前就需要预先得到解决。本章对全国性综合能源预警系统进行研究,以适应中国能源建设的根本任务的需要。这对于描述中国的能源现状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
    目录
    前言
    1.中国中长期能源预警分析
    1.1 引言
    1.2 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测
    1.3 中长期能源早期预警分析
    1.4 结论
    2.面对世界能源系统的转变——实现“节能减排”的若干战略思考
    2.1 世界向新能源系统的过渡
    2.2 走发达**老路难以为继
    2.3 消费侧节能亟待加强
    2.4 谨防陷入更深的技术锁定
    2.5 发挥中国的优势
    3.当前能源形势和上海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3.1 我国能源面临的基本形势
    3.2 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
    3.3 上海节能减排的基本情况
    3.4 几点建议
    4.上海节能降耗现状比较研究与对策建议
    4.1 正确认识上海节能降耗的形势
    4.2 正确估计上海能源经济效率的地位
    4.3 正确认识与国际间的差距
    4.4 实行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4.5 明确未来五年电力发展的主要方向
    4.6 建议成立上海市节能降耗专门机构
    5.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对策
    5.1 广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5.2 广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6.提高能源效率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
    6.1 研究的背景
    6.2 能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遵守情况及其影响
    6.3 有效守法的关键因素
    6.4 从中国学到了什么?中国从中又学到了什么?
    6.5 结语
    7.协同效应的政策影响
    7.1 “协同效应”的产生和发展
    7.2 国内外“协同效应”相关研究概述
    7.3 从协同效应角度调整和改善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议
    8.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困境
    8.1 “合同能源管理”概述
    8.2 能源价格尚未反映其真实价值
    8.3 财政体制不支持节能服务
    8.4 节能服务面临不合理税负
    8.5 测算体系不完善引发争议
    8.6 诚信体系不完善增大风险
    8.7 融资难制约节能公司发展
    8.8 总结
    9.控制中国汽车交通燃油消耗的技术选择与政策体系
    9.1 研究背景
    9.2 汽车交通的燃油经济性分析框架
    9.3 汽车行业的技术选择
    9.4 促进汽车交通燃油经济性的政策体系
    10.伦敦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聚焦于分布式能源供应
    10.1 为什么关注城市?
    10.2 区域性驱动因素:人口、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
    10.3 全球挑战
    10.4 伦敦提出的措施
    10.5 批判性评论和结论
    11.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让机制
    11.1 技术转让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
    11.2 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的趋势
    11.3 决定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成功的主要因素
    11.4 城市间气候变化相关技术转让的主要障碍
    12.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问题与政策建议
    12.1 对中国CDM项目中的技术转让情况分析
    12.2 对中国CDM项目中技术转让的壁垒及原因分析
    12.3 给中国决策者及CDM执行理事会的政策建议
    12.4 对CDM执行理事会(EB)而言,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建设
    13.CDM机制在中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
    13.1 建筑节能与清洁发展机制
    13.2 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及案例分析
    13.3 建筑节能基准线确定及额外性论证方法
    13.4 总结与建议
    14.积极参与WTO多哈环境谈判,促进环境和发展的平衡
    14.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14.2 中国参与wTO多哈环境谈判的基本立场
    15.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对中国气候变化软能力的影响
    15.1 基本思路和有关说明
    15.2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与气候变化外交软能力
    15.3 气候变化专业和国际规范对外交软能力的影响
    15.4 全国气候变化软能力建设
    15.5 结论
    附录
    附录Ⅰ 图目录
    附录Ⅱ 表目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