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该法代表着劳动法的产生。在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英国*早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变,形成了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工业劳动的社会化。因此,现代意义的劳动法其实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一)圈地运动:雇主和雇员形成的前提
任何生产过程的完成都离不开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法产生的前提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体。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环球航运的发展以及美洲大陆的发现,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大封建主强行拆除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住房,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自己的土地上赶走,把耕地变成牧羊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导致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流离失所。
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别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为现代劳动法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一方面,大封建主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为工业化大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失去了生产资料——土地的保障,自由得一无所有而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此外,圈地运动使得原来农业和小商品经济时代的自给自足生产瓦解,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国内商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