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

  • 作者:齐彪
  •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020446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236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33020446
    • 作者
    • 页数
      236
    •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01日
    • 定价
      ¥3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陶瓷”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功范例之一。然而人类在物质创造的同时,也无时不在进行着艺术审美的创造。这说明,人类有着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的基本需求,人类祖先在制作**件陶器之始,也是陶瓷艺术创造的开始。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其它并行发展的姊妹艺术,有如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它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的关系。它们的影响痕迹也就成为了陶瓷艺术*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介入,西方“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但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一直以来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何如”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
    此外,由于使用上的混乱,加上认知上的不足,“现代”、“现代性”与“现代派”,“陶艺”、“传统陶艺”、“当代陶艺”与“现代派陶艺”等相关
    文章节选
    **章 陶艺的起源
    **节 陶器的起源
    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征交响。汇成陶海叹汪洋,真是森罗万象。
    郭沫若先生在《西江月》中,**浪漫主义色彩地生动盛赞了作为万物之母的土,烧制成陶之后“天地阴阳”的变化,喻示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活动的积极作用。
    陶器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甚至“以制陶术的发明或制陶业的流行作为划分蒙昧社会同野蛮社会的界线”,事实也正如他所说:“这样做固然不免有武断之嫌,但从多方面考虑,*确当的分界标准大概还不过于此。”英国史前考古学家柴尔德(V G Childe)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它的文化意义:“这种新工业(制罐),对于人类的思维和科学的发端有很大的意义。制罐或许是人类对化学变化的*早的有意识的利用。……制陶术的精义,就在它能把一块黏土做成自己所想做的任何形式,然后用‘火烧’(即加热到摄氏600度以上)来使那形式成为**的。这样材料所起的质的变化,在初期的人类看来,必定以为是一种魔术性的变质——即把烂泥或尘土变成了石头。它可能启发了许多哲学上的问题,如关于‘本质’及‘同一’的意义等等。可塑的黏土,何以和硬而易碎的瓦器是同一本质呢?”
    ……
    目录
    炉火正旺——祝三博士抟埴升华张道一
    对《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之评语张道一
    摘要
    绪论
    一、陶艺概说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意义
    **章 陶艺的起源
    **节 陶器的起源
    一、人类生活的自然要求
    二、“土器时期”与火的产生
    三、陶器与编制器的关系
    第二节 瓷器的肇始
    一、“瓷”的定义问题
    二、“原始瓷”与“原始青瓷”
    三、陶、瓷同源而异流
    第三节 陶瓷艺术的起源
    一、人类的“无意识”艺术心理
    二、原始陶器艺术中的“功利观念”
    三、原始陶器艺术思维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陶艺与雕塑艺术
    **节 陶之初,为塑
    一、“雕塑”释义
    二、雕塑与制陶之关系
    第二节 亦陶亦塑,非陶非望
    一、动物雕塑
    二、人像雕塑
    第三节 陶瓷雕塑的近代衰落
    第三章 陶艺与绘画艺术
    **节 陶饰之始,为绘画
    一、“绘画”界说
    二、绘画装饰的图案化
    第二节 陶瓷装饰绘画与陶瓷绘画
    一、陶瓷装饰绘画的形成
    二、近代陶瓷绘画
    第三节 “青花五彩”
    一、“青花五彩”与“墨分五彩”
    二、“水墨精神”的社会根源
    第四节 民窑青花瓷上的简笔画
    一、民窑青花的“简笔”特征
    二、“简笔”与“写意”和“抽象”的区别
    第五节 民窑陶瓷绘画与市井文化
    一、民窑釉上彩绘中的杂剧、小说及历史故事
    二、民窑釉上彩绘中的小说插图、版画及年画
    三、民窑釉上彩绘中的文人画情趣
    第四章 陶艺与设计艺术
    **节 设计概说
    一、造物之始
    二、工艺与设计
    第二节 陶艺的设计观念
    一、设计观念
    二、设计原则
    三、设计忌讳
    四、设计与生活
    第三节 传统陶艺的新形式
    一、生活陶艺
    二、环境陶艺
    第五章 陶艺与现代主义艺术
    **节 现代主义艺术
    一、现代,现代性,现代派及其他
    二、现代主义艺术
    第二节 陶艺与当代艺术思潮
    一、西方当代陶艺的兴起
    二、中国传统陶艺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现代陶艺”阐释
    一、关于名称和定义
    二、关于实用性
    三、关于绘画性和雕塑性
    四、关于工艺性
    第四节 余下的思考
    一、现象的背后
    二、人性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资料来源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