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社会语言学教程(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社会语言学教程(第二版)

  • 作者:游汝杰 邹嘉彦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65374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社会学系、新闻学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全书共分十章,基本内容为: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言语交际。汉语与华人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接触、语言竞争、语言规范等。内容兼括狭义和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国外与国内的社会语言学。其中部分内容较为专门,可供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也可供研究生参考。
    文章节选
    **章 导论
    **节 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
    “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英文原名sociolinguistics,是由“社会学”(sociology)和“语言学”(linguistics)复合而成的,犹如“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由“心理学”(psychology)和“语言学”(linguistics)复合而成。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social linguistics,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二是语言社会学(sociology of language),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事实,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两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从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从语言研究社会。例如,在中国大陆,餐饮、娱乐等营业场所顾客离开前与店主结账,以前称为“结账”,但是近年来产生一个新词“买单”,中青年使用率较高(详见第六章)。此词源自香港粤语“埋单”(也写作“孖单”),因为“买”和“埋”读音相同,“买单”在字面上也较容易理解,大陆遂将“埋单”写作“买单”。如果从社会来解释语言,可以这样解释:近20年改革开放以来,粤方言和粤语区的文化在全国取得优势地位,所以新词有从南向北扩散的倾向,而新词*容易为新一代所接受。类似的新词还有“的士、巴士、写字楼、收银台”等。如果站在“语言社会学”的角度,以语言来解释社会,那么可以倒过来,这样解释:“结账”一词有了来自香港的“埋单”这一新的变体,这反映出近20年来香港取代上海,成为全国时尚之都的社会现象。 ,
    社会语言学自有特点,而与其他语言学分支学科大不相同。
    ……
    目录
    **章 导论
    **节 社会语言学的边界和研究对象
    一、描写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二、社会语言学与唯理语法、生成语法
    三、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
    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经典研究成果
    一、社会语言学的诞生
    二、城市方言学
    三、小城镇社会方言研究
    四、言语民俗学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一、多人次抽样调查
    二、快速隐秘调查法
    三、定量分析
    四、社会网络的调查研究
    五、配对变法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语言变异与语言变体
    **节 社会方言
    一、**变体和性别变体
    二、城乡差异和年龄变体
    三、语域变体和职业变体
    四、地方戏曲语言变体
    第二节 语言分化与语言转用
    一、语言分化
    二、方言的系属层次和地理层次
    三、方言岛及其成因
    四、语言转用
    第三节 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一、人口变迁和语言的宏观演变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类型的关系
    三、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
    四、权威方言变易的社会文化原因
    五、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三章 双重语言和语言忠诚
    **节 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
    一、双重语言现象
    二、双层语言现象
    三、双重语言和双层语言的关系
    四、双重语言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五、多语现象和多语社区的共同语
    第二节 民系、方言与地方文化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层级性
    二、语言使用场域的地理层级性
    三、语言社会功能的层级性
    四、强势方言和弱势方言
    第三节 语言忠诚和语言态度——香港个案分析
    一、香港华人各民系概况
    二、少数民系的语言忠诚
    三、影响语言忠诚的因素
    四、结语
    第四章 言语交际
    **节 言语社区和言语交际能力
    一、言语社区
    二、言语交际能力
    三、礼貌语言
    第二节 会话和语码转换
    一、会话结构和会话分析
    二、精密语码和有限语码
    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
    第三节 语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
    一、方言间词汇接近率的计量研究方法
    二、两个新的课题和新的研究方法
    三、关于可懂度的两点思考
    第五章 汉语的形成、发展和华人社会
    **节 汉语的历史源头和地理扩散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历史层次
    二、域外方言
    第二节 语言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一、方言的据点式传播和蔓延式扩散
    二、历史行政地理与方言地理的关系
    三、文白异读和科举制度
    四、方言扩散和语言融合
    第三节 海外汉语分布和华人社会
    一、海外汉语形成的原因
    二、海外汉语方言和华人社区的共同特征
    三、海外汉语方言社区的由来和分布
    四、官话和粤语在海外的地位
    五、方言社区的语言标志
    六、语言接触和文化同化
    第六章 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节 海内外汉语词汇的差异及其社会背景
    一、各地中文异同比较和共时语料库
    二、中文和日文新词的衍生和词汇重整
    三、各地中文词汇重整的几个特点
    第二节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
    一、新词地区分布的统计
    二、各地新生外来词的竞争和发展趋势
    三、华语各地区新词接近率比较
    第三节 报刊词汇和社会文化演变
    一、新闻媒体与社会文化
    二、地名词见报率的变化
    三、复合地名的演变
    四、结语
    第七章 语言与文化
    **节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
    一、语言与文化共生
    二、语言与文化共存
    三、语言发展滞后于文化
    四、语言结构与文学体裁
    五、汉语和汉字文化
    第二节 亲属称谓的文化背景
    一、亲属称谓的分类
    二、亲属称谓与民间忌讳心理
    三、亲属称谓与婚姻制度
    四、亲属称谓与宗法观念
    五、亲属称谓的演变及其文化原因
    第三节 语言与民间心理
    一、语言禁忌
    二、语言巫术
    三、语言迷信
    四、语言和民俗
    第四节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内涵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二、地名的文化特征
    三、地名演变的文化原因
    第八章 语言接触
    **节 语言同化和文化同化
    一、语言同化的五个阶段
    二、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和文化同化
    三、结语
    第二节 语言接触和词汇传播
    一、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
    二、文化对“词汇输入”的兼容和制约
    三、音义混译词和音译义注词的结构制约
    四、词汇输入的原因
    五、外来词的本土化
    六、结语
    第三节 语言融合
    一、合璧词
    二、洋泾浜语
    三、混合语和混合型方言
    四、语言接触和句法结构的输入
    五、底层语言、上层语言和傍层误言
    第九章 社会发展与语言竞争
    **节 香港的语言竞争
    一、香港语言历史背景述略
    二、语言转移和身份认同
    三、英语的社会地位
    四、结语
    第二节 台湾的语言竞争
    一、台湾各民系和方言
    二、高层语言之间的竞争
    三、低层语言之间的竞争
    第三节 内地的语言竞争
    一、顶层语言
    二、粤语、吴语和闽语的竞争力比较
    三、地区性强势方言的竞争
    第四节 新加坡的语言竞争
    一、新加坡社会发展和语言使用概况
    二、顶层语言的竞争
    三、华人社会高层语言的竞争
    第十章 社会语言学的应用
    **节 语言计划
    一、语言地位计划
    二、语言本体计划
    第二节 语言教育和教学语言
    一、语言教育
    二、双语教育
    三、第二语言习得
    附录:中英对照社会语言学术语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