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心理学为教育过程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形式和规律的科学,包括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美术学科是个特殊的学科,研究美术学科教育、教学处处离不开心理学相助。
首先,美术不是**考试的学科,美术教学碰到的**个问题便是,小学高年级与中学生无**考试分数需要的诱因,怎样启动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需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
其次,美术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学科,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艺术观察可以有不同的审美感受,对美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表现。学生作业面貌差异性很大,这种差异性不是指表现能力的差异,而是表现题材、内容的差异,以及表现手法与“风格”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生的气质、性格、情感、经历等因素决定的。对此,教师应怎样因材施教,才既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又符合人的心理规律。这也需要心理学理论指导。
此外,还有诸如艺术创作需要想像与灵感,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想像,怎样激发创作灵感等等许多问题,需要心理学相助。
美术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格的全面发展。美术学科如何在人格发展过程中促进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功能,也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武装。
可以说美术学科教育、教学,从内容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需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及其规律。所以,心理学是美术学科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得以统一的关键所在。
由于我国的心理学并不很发达,美术学科教育的许多问题,我国心理学界尚未涉及。所以,美术学科教育学如何结合心理学基础理论予以研究有成,也将是对心理学的补充。 学科教育学是20世纪新开辟出来的学术领域。它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就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材料看,在20世纪的30年代,美国就出现了各学科教育学的博士论文。现在,美国是世界上学科教育学研究*发达的**。日本等**也在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来,日本已推出多套“学科教育学研究丛书”。
我国在“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也积极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由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前身)于1988年发起,在北京召开了我国**届学科教育学研讨会。之后,又在大连、长沙、福州、烟台、上海等地相继召开了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在此期间,我国陆续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现在,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首都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学研究**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撰写出版了“学科教育学大系丛书”。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它必将推动这一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