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编语用学概论(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编语用学概论(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 作者:何自然 冉永平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7299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4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编语用学概论》内容简介:随着思维、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语用学在近一二十年发展很快,在宏观的语用学、跨学科的语用学、哲学的语用学和语言学的语用学等学科领域里都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新编语用学概论》也相应做了一些内容上的更新。
    世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说过,把语言学分为英语语言学、汉语语言学等是不利于语言学作为一门统一学科发展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再次强调这个新编本的读者对象:《新编语用学概论》为大专院校语言学专业(包括中文系及外语院系语言学专业)和其他文、史、哲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编写,也适用于中学汉语和外语教师、翻译界人士以及一般语言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
    目录
    **章 什么是语用学
    1.1 引 言
    1.2 语用学的起源
    1.3 语用学的定义
    1.4 语用学和语义学
    1.5 语用学的发展
    1.5.1 英美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
    1.5.2 描写语用学
    1.5.3 形式语用���
    1.5.4 发展缘由
    1.6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1.6.1 跨文化语用学
    1.6.2 认知语用学
    1.6.3 计算语用学与网络语用学
    1.6.4 语用学与语际语用学、语言教学
    1.6.5 语用学与翻译

    第二章 指示语及其指示信息
    2.1 引言
    2.2 什么是指示语
    2.3 人称指示
    2.3.1 **人称指示
    2.3.2 第二人称指示
    2.3.3 第三人称指示
    2.4 时间指示
    2.4.1 时间单位
    2.4.2 时间修饰语
    2.4.3 时间指示副词
    2.4.4 语用时间指示
    2.5 地点指示
    2.5.1 象征用法与手势用法
    2.5.2 视角标准
    2.5.3 “来”与“去”的指示意义
    2.6 话语/语篇指示
    2.7 社交指示
    2.7.1 敬语、谦语与称谓语
    2.7.2 语法形式和社交指示
    2.8 小结

    第三章 会话含意
    3.1 引言
    3.2 什么是含意
    3.3 合作原则
    3.3.1 合作原则及准则
    3.3.2 格林对合作原则的重释
    3.3.3 合作原则的违反
    3.4 会话含意
    3.4.1 会话含意的推导
    3.4.2 会话含意的种类
    3.4.3 会话含意的特征
    3.5 格赖斯的贡献与合作原则的不足

    第四章 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
    4.1 引 言
    4.2 礼貌的界定
    4.3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
    4.4 莱可夫的礼貌观
    4.5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观
    4.6 利奇的礼貌观
    4.6.1礼貌原则
    4.6.2 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4.6.3 礼貌原则的特征
    4.7 面子威胁行为与调控策略
    4.7.1 利益**原则与面子威胁现象
    4.7.2 调控策略

    第五章 前提关系
    5.1 引言
    5.2 前提、含意、蕴涵与断言
    5.3 前提的语义分析
    5.3.1 前提触发语
    5.3.2 前提的语义特征
    5.3.3 前提的语义分析缺陷
    5.4 前提的语用特征
    5.4.1 前提的合适性
    5.4.2 前提的共知性

    第六章 言语行为
    6.1 引言
    6.2 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
    6.3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6.3.1 施为句
    6.3.2 言语行为三分说
    6.4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6.4.1 实施言语行为的规则与条件
    6.4.2 以言行事行为的类别
    6.4.3 间接言语行为
    6.5 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
    6.5.1 通过逻辑一语义表现言语行为
    6.5.2 通过句法结构表现言语行为
    6.5.3 通过语境信息表现言语行为
    6.5.4 通过感情意义表现言语行为
    6.6 言语行为理论争鸣

    第七章 模糊限制语与语用含糊
    7.1 引言
    7.2 模糊限制语
    7.2.1 模糊限制语的类型
    7.2.2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功能
    7.3 语用含糊
    7.3.1 语用含糊的类型
    7.3.2 刻意言谈与随意言谈
    7.3.3 语用含糊现象
    7.3.4 语用含糊的作用

    第八章 会话结构及其语用研究
    8.1 引言
    8.2 会话中的结构
    8.2.1 预示语列
    8.2.2 插入语列
    8.2.3 停顿
    8.3 会话结构的语用分析
    8.3.1 提问的语用功能
    8.3.2 附加信息的语用功能
    8.3.3 会话修正的语用功能
    8.3.4 语码转换及语码混用的语用功能
    8.3.5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8.3.6 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
    8.3.7 条件句的语用功能

    第九章 跨语言与跨文化的语用研究
    第十章 语言顺应论与关联理论
    第十一章 语言使用与模因现象 
    参考书目
    人句对照表
    常用术语对照表
    编辑推荐语
    《新编语用学概论》:博雅语言学教材系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