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社会思想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社会思想史

  • 作者:谢遐龄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22459
  •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01日
  • 页数:418
  • 定价:¥28.1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和古为今用原则,对中国历代社会思想进行梳理并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注重系统把握中国历代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点。
    目录
    目录
    **编 封建制度之形成、崩溃以及平民观念的兴起--西周至战国
    **章 西周时期的社会思想
    **节 商代文明及其社会思潮
    一、商代文明概况
    二、商人的信仰与崇拜
    三、商人的社会政治意识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宗法社会与宗法文化
    第三节 周公的天命观及敬德保民思想
    一、周公的天命观
    二、敬德与保民
    第四节 《洪范》五行说与《吕刑》中的法律思想
    一、《洪范》五行的社会思想
    二、《吕刑》中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西周中晚期的社会思想
    一、祭公谋父论“懋德”、“阜财”与“修刑
    二、邵公论“弭谤
    三、芮良夫论“专利”与君民关系。
    四、史伯论“和”与“同

    第二章 孔子“仁”与“礼”并重的儒家社会思想
    **节 复礼与正名
    一、复礼
    二、正名
    第二节 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仁”
    一、仁与礼的关系
    二、仁的社会学内涵
    第三节 “为政以德”的社会管理思想
    一、养民与教民
    二、德与刑

    第三章 孟子与儒家以“仁”为**的社会思想
    **节 性善论
    一、人性善
    二、人何以有恶
    第二节 以“仁政”为**的社会整合方案
    一、仁政与王道
    二、推恩与保民
    三、制民之产
    第三节 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理论
    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分工思想
    二、“一治一乱”的社会变迁理论

    第四章 荀子与儒家重“礼治”的社会思想
    **节 “人性恶”与人之社会化
    一、人性恶
    二、化性起伪
    第二节 “明分使群”的社会组织理论
    一、群与分
    二、明分使群
    第三节 “隆礼重法”的社会控制思想
    一、隆礼
    二、重法
    第四节 “王道”理想
    一、王道与霸道
    二、爱民与裕民
    三、法后王

    第五章 墨子与墨家学派的社会思想
    **节 “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观
    一、兼以易别
    二、交相利
    三、非攻
    第二节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改革方案
    一、发展生产
    二、节用
    三、节葬
    四、非乐
    五、人口政策
    第三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组织的产生
    二、尚同与尚贤
    三、天志与明鬼

    第六章 老子与庄子“自然”、“无为”的道家社会思想
    **节 老子“自然”、“无为”的社会思想
    一、道法自然
    二、无为而无不为
    三、弱用之道术
    第二节 庄子“逍遥”、“游世”与“在宥”、“天放”的社会思想
    一、关于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二、“在宥”与“天放”的无治主义
    第三节 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一、老子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二、庄子对社会与文明的批判

    第七章 管子与管仲学派的社会思想
    **节 法、礼并重的社会控制思想
    一、尊君与任法
    二、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三、法、礼并重
    第二节 顺民、富民与济民
    一、得人与顺民
    二、富民
    三、济民
    第三节 管子与管仲学派的社会组织思想
    一、四民分居定业
    二、乡治问题
    第四节 轻重之术

    第八章 商鞅、韩非“以法为本”的法家社会思想
    **节 商鞅重耕战、尚法治的社会思想
    一、重耕战的社会经济政策
    二、商鞅的法治思想
    第二节 商鞅与韩非的社会变迁理论
    一、商鞅的社会变迁思想
    二、韩非子的社会变迁思想
    第三节 韩非子的“计算社会”论
    第四节 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思想
    一、法
    二、术
    三、势
    四、法、术、势三者的关系

    第二编 郡县制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九章 汉初之黄老无为与《淮南子》中的社会思想
    **节 秦政与汉初之黄老无为
    第二节 《淮南子》糅杂儒道的社会思想
    一、人性与社会理想
    二、率性与无为而治

    第十章 以德为教与贾谊对礼乐文化的阐扬
    **节 秦亡与汉初之社会状况
    一、削藩与**集权
    二、攘夷与怀柔
    三、黜商与移风易俗
    第二节 民无不为本
    第三节 刑不上大夫
    第四节 以德为教
    一、阐扬文教
    二、成就君德
    三、举四维,移风俗,正人心

    第十一章 《公羊传》之改制立法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节 《公羊传》中的社会思想
    一、《公羊传》之源流
    二、《公羊传》之体例与奥义
    第二节 董仲舒的社会思想与汉统治规模之奠立
    一、性情与王教
    二、《春秋》决狱
    三、天人感应与儒家对君权的限制
    第三编 大一统王朝的重建与完善--隋唐至明末清初
    第四编 传统社会的转型与近代变革思想的兴起--鸦片战争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