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
1.方言差异的形成
有了方言差异才有不同的方言。方言的形成首先必须有方言差异的产生和积累。就汉语的情况看,方言差异的产生和积累都必须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并非所有的方言差异都能形成新的方言区。多少差异、多长时间的积累会形成新方言,这是由时代和地域两方面的条件所决定的。关于这一点下文还将有专门的讨论。
形成方言差异、促使语言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原因。就汉语方言的情况而论,形成方言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分离,人民的迁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纽带,当社会生活分离,统一的纽带就可能一分为二。在闽语中有个典型的因社会分离而形成的莆仙方言。这种方言到20世纪70年代还只是通行于莆田、仙游两个县,使用人口不到300万。它虽然处于闽东、闽南两大方言区的窄缝之中,却能够保存着鲜明的方言特色和强烈的方言意识。宋代时这里的方言还属于闽南��言区。宋代莆仙诗人和闽南诗人的用韵习惯还是相当一致的。当时移民到潮汕平原和海南岛的闽人主要是莆仙人,至今那里的闽南话性质依然十分明显。直至近现代,据真人真事编的《陈三五娘》的戏文在莆仙和泉州还同样是家喻户晓的。自宋代建立兴化军之后,这两个县靠着木兰溪、萩芦溪的大流量及南安陂、木兰陂的水利设施和沿海的渔场、盐场,在莆仙平原上创造了惊人的文明。两宋300年间,这里出过990名进士;5位状元,6位宰相。其中的蔡襄、刘克庄、郑樵都是名宦兼诗人、学者。由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口迅速增长并大量外徙。就是靠着这种背景,兴化话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又因离省城近,接受了福州话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