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立法学(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立法学(第二版)

  • 作者:周旺生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8309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522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周旺生教授在国内首开立法学研究,是中国立法学学科体系的奠基人。本教材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立法学专著性教科书之一,代表着立法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先进水平。
    本次新版,是作者对既往研究和新近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精心提炼。作者以“立法原理一立法制度一立法技术”立论,注重构建立法学完整知识体系,阐释立法学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同时,作者亦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一系列中国立法理论与实践中丞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本书文字晓畅、逻辑严谨、立意深远,富于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又彰显实践精神和国情意识。既可为立法学研习者提供准确丰富的教益,亦可为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文章节选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节 何谓立法原理
    一、立法原理界说
    一定的立法原理是一定的立法和立法学的直接的理论基础。它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表现,同时它又是立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法原理的主要特征在于:(1)立法原理是立法的理论表现形态。它不像立法制度那样以实在的准则形式表现出来,也不像立法技术那样既有实在的准则形式,又有观念的表现形态。每一种立法,都有一种相应的精神品格与其相伴随,这种精神品格较严整的观念形态即为立法原理。立法原理是立法实践、立法制度和其他种种立法现象外化的观念形态。(2)立法原理是立法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像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那样,虽然是立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研究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的成果也是构成立法学体系的基本要素,但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本身并不属于立法学体系的组成部分。立法学体系是由原理加上研究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的成果构成的。在这个体系中,立法原理相对于立法制度和立法技术等方面的立法理论而言,更具理论色彩。(3)立法原理是立法和立法学的基础理论。立法和立法学的理论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立法现象,无论宏观的和微观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实体的和程序的,制度的和技术的,都可以由人们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理论表现形式。在这种种理论表现形式中,有一些是更基本的,它们是关于立法的带有普遍性和基本规律性的事物的理论表现,是关于立法和立法学的*一般的理论,是作为立法和立法学的理论基础存在和反映出来的。这种理论就是立法原理。立法原理不等于立法理论。立法理论是所有立法现象、立法问题的观念表现形式的总称,其范围大于立法原理。立法原理是立法理论的主要的、基础的部分。
    ……
    目录
    **章 导论
    **节 作为学科的立法学
    第二节 立法学的价值和地位
    第三节 立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编 立法原理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节 何谓立法原理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立法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立法与利益、治国和秩序
    第三章 立法的概念
    **节 立法概念释义
    第二节 立法的外延、内涵和定义
    第三节 立法和法的创制、制定、制订、拟订
    第四章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节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立法与国情
    **节 立法与国情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立法对国情的依赖性
    第三节 国情因素对立法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立法与中国国情
    第六章 立法的历史发展
    **节 立法法与其历史环境
    第二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第三节 立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第四节 立法的历史类型
    第二编 立法制度
    第七章 立法制度总论
    **节 何谓立法制度
    第二节 立法制度与立法体制
    第三节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
    第四节 中国立法体制的改革
    第五节 立法活动过程
    第八章 立法主体
    **节 立法主体概述
    第二节 立法机关:主要的立法主体
    第三节 立法机关的三大主体-
    第四节 **元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第五节 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
    第九章 立法权限
    **节 立法权概述
    第二节 立法权和**权力体系
    第三节 立法权的归属和范围
    第四节 明示立法权和默示立法权
    第五节 **立法权、地方立法权和政府立法权
    第六节 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立法程序
    **节 立法程序概述
    第二节 提出法案
    第三节 审议法案
    第四节 表决和通过法案
    第五节 公布法
    第十一章 **立法
    **节 **立法概述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
    第四节 国务院立法
    第五节 国务院部门立法
    第十二章 地方立法
    **节 地方立法概述
    ……
    第三编 立法技术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