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中国文学史知识提要
先秦文学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的发生期,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它指的是秦代以前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离骚》,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散文,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渊源的叙事散文等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章 上古神话
(一)一般了解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
(二)能够就几个**神话进行讲解分析。
比如《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的想象、探索。《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三)理解掌握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神话历史化及神话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 《诗经》
(一)了解《诗经》的编订和体制及“四家诗”。
(二)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命运和民生疾苦。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掌握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的定义。
(二)掌握《左传》的叙事和记言的特点。
《左传》是先秦史家叙事文体式的*高典范。首先,它以春秋时期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为背景,塑造、再现了一批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其次,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其三,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其四,章法谨饬有度,字句精严。
(三)了解《国语》的文学成就。
(四)了解《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在先秦散文中,《战国策》*鲜明的特色,是善于用比喻和寓言来达意,它又非常善于叙事,常常是叙小事而精妙绝伦。《战国策》文笔生动、清新流丽,又善于把人物活动故事化,尤善渲染气氛,叙事说理,辞采绚丽,艺术技巧比以往历史散文有新的提高,对后世散文有相当影响。
(五)了解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掌握《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孟子》一书中的文章有不少内容都是对立双方的论辩,作者常常巧设机关、暗藏杀机,并且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来说理。《孟子》中的叙事文字,已具有小说雏形。《孟子》能围绕一个**问题详细论述,已接近完整的议论文。《孟子》的风格是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二)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是怎样诗意表现的。
先秦说理文,*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丽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它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
(三)掌握《荀子》和《韩非子》的散文特色。
(四)了解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掌握楚辞的产生及其定义。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楚地的一种新诗体。西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诸人作品和汉人仿作,编成专书,亦名“楚辞”。楚辞又称“骚”或“骚体”。
楚辞的产生,与南部民歌有密切关系,对其产生影响*大的是楚地民间“巫歌”,受到《诗经》及当时散文的影响,更归功于屈原的创造。
(二)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和作家,我国历史上**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曾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古人曾感慨日:“楚之治乱存亡,系于屈子一人。”
屈原的诗歌主要包括《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三)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及主要艺术特点。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逸响传辞,卓绝一世”,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伟大艺术成就: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诗体和诗歌语言上也有创造,诗句加上“兮”字运用,增强诗的咏叹抒情气息和音乐美。
(四)理解掌握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屈原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创造了全新的诗歌样式,发展了《诗》的比兴,“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直接影响了汉赋形成,而且为五、七言诗的产生铺平了道路。屈原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原始神话中包含的不自觉的超现实想象,提升成了自觉的艺术创作方法。他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短暂的秦朝文学成就相当有限,秦政权没有为文学提供适于成长的土壤,但是它在大一统**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统一思想意识、统一文字等的社会政治措施,对后来的文人和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文化定型的关键时期,继承秦朝而来的**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以“经明行修”为标准选举士人为官的制度,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一般认为,汉代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赋、散文、乐府和五言诗歌。汉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有更深刻之所在:对于文字本身的审美效果的清晰认识,文体的成熟,文章观念的发展,文学价值的较为普遍的社会意识,文人的增多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等等。这些文学要素的汇聚,使得文学在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有了长足的进展,并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态势。汉代虽不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高的阶段,却对文学传统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学的形态和方向。
**章 秦及西汉散文
掌握《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定义。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一般了解散体大赋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二)了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的创作特点。
第三章 司马迁与
(一)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成书过程。
(二)掌握《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三)理解掌握《史记》中人物刻画的技巧。
闾巷之人的人传;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四)了解《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司马迁以其《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司马迁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制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这一种新体例,改变了此前史书体例、结构上的单一性。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一)掌握“乐府”和“乐府诗”的定义。
(二)理解掌握乐府诗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第五章 东汉辞赋
(一)一般了解京都赋的崛起情况。
(二)了解抒情赋的创作情况。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一)了解班固的生平及《汉书》的写作。
《汉书》是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规范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并开创了后来相沿不替的断代史体例。班固使司马迁首先创设的纪传体更加稳定、完善,从而成为后世正史修撰的**模式。
(二)一般了解《吴越春秋》、《论衡》和《潜夫论》的创作特点。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一)一般了解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二)一般了解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三)掌握《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我国五言诗史上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要注意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多阶段性。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民间文学与政教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文人文学传统的正式形成;文学中人主题的突出,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的发展;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由形式技巧而形成文体。诗歌是这一时期*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掌握“三曹”的定义,并能结合他们的代表作品,分析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把握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掌握“建安七子”的定义及他们的创作情况。
(三)掌握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四)了解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诗风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