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QQ咨询:
有路璐璐:

论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 作者:方爱乡
  •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27024
  •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01日
  • 页数:327
  • 定价:¥3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目的是全面总结日本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及经验教训,通过日本的实践从理论上认识信息社会,为推进我国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本书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手*新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具体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按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逻辑思路,以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发展,法制建设,政府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为主线,全面论述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在分析日本信息社会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日本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12条基本经验: (1)实施技术创新立国战略,推进IT技术研究开发;(2)实施IT立国战略,**信息社会发展方向;(3)加强信息社会法制建设,保障信息社会的建设与发展;(4)建立IT战略本部,加强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5)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 (6)发展信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7)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数字鸿沟;(8)用IT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9)推动经济社会结构改革,
    文章节选
    2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
    2.1 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
    2.1.1 信息
    迄今为止,有三个关于科学的基本概念,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其中,物质的概念出现*早,关于它的讨论研究也*充分。“能量”(energy)是19世纪初期出现的名词。20世纪上半叶,爱因斯坦发现了物质与能量的转换关系,即E=CM(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至于“信息”,则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通信技术和制理论的发展才正式出现的概念。应该指出,这三个基本概念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并不依存于人们发现和认识时间的早晚,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一开始就存在的。
    就信息而言,自从人类开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来,彼此从对方了解到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这种从语言交流中所知道的东西其实就是信息。其后,随着文字的发明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相互交流的能力和空间迅速扩大,由此知道的东西即信来越多。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伴随电话、电报、报纸、广播的迅普及,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要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没有提出信息的概念并把它上升到科学高度来认识,乃是因为直到20世纪初期以前,信息还没有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产生足以引起重视的影响或制约。……
    目录
    1 绪论
    1.1 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1.2 日本信息社会研究的现状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1.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2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
    2.1 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社会的基本理论
    2.2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影响
    3 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3.1 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和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3.2 信息技术的发展
    4 信息产业的发展
    4.1 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4.2 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4.3 提高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 信息化的发展
    5.1 信息化投资和信息化水平
    5.2 企业信息化发展
    5.3 政府信息化
    5.4 家庭和个人信息化
    5.5 社会信息化
    5.6 网络**和信息保护
    6 信息化的国际比较
    6.1 信息化发展的国际比较
    6.2 日本信息化相对落后的原因
    7 信息社会的法制建设
    7.1 IT基本法
    7.2 个人信息保护法
    7.3 其他法规
    8 建设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
    8.1 IT立国和领导体制
    8.2 建设世界*先进的IT**
    8.3 建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网络社会
    8.4 《2008年e-Japan**计划》
    9 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9.1 日本信息社会的战略、计划与政策措施
    9.2 关于信息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