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作者:《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共同编写委员会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1906465
  •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01日
  • 页数:230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以中日韩三国为叙述对象,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以三国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中日韩三国在近代走过的历程,对于三国历史,尤其是中韩与日本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的介绍。
    目录
    序 章
    **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关系
    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和通信使
    中国的变化与韩国的对应
    通过贸易开展的交流活动
    栏目1 如何看世界——三国的地图
    栏目2 三国间的漂流民
    第二节 三国的国内状况
    一 日本——武士与民众
    二 韩国——两班与民众
    三 中国——士绅与民众
    栏目1 三国的首都
    栏目1 儒家文化与三国
    **章 开港与近代化
    概 说
    **节 欧美列强的施压和三国的对应
    一 中国——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
    二 日本——开国与明治维新
    三 韩国——门户开放带来的矛盾
    栏目1 三国的开放港口
    栏目2 近代日本的天皇制
    第二节 席卷东亚的战争
    一 三国间的纷争
    二 中日甲午战争
    三 日俄战争
    栏目 三国的改革运动家
    第三节 三国的改革运动
    一 日本——自由民权运动
    二 中国——清朝的改革与义和团运动
    三 韩国——农民战争和独立协会运动
    栏目1 中江兆民——把日本建成民主之国
    栏目2 康有为——改革的愿望与挫折
    栏目3 年农民战争的领导人全奉准
    第四节 三国的民众生活和文化
    一 韩国的社会变化与民众
    二 中国的社会变化与民众
    三 日本的社会变化与民众
    栏目 东亚近现代史中的汉字
    小 结
    第二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与中韩两国的抵抗
    概 说
    **节 **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三国关系
    一 日本强行合并韩国与朝鲜人的反抗
    二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四 **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帝国主义
    栏目1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栏目2 安重根与伊藤博文
    栏目3 日本对韩国是“强占”还是“合并”?
    第二节 日本对朝鲜的统治
    一 宪兵警察统治
    二 “文化政治”的真实情况
    三 经济政策与掠夺
    四 教育文化政策
    栏目1 控制铁路
    栏目2 东洋拓殖会社
    第三节 独立抵抗运动与社会运动
    一 三一独立运动
    二 五四运动
    三 三国的社会运动
    四 关东大地震和在日朝鲜人、中国人
    栏目1 申采浩(1880~1936)——历史研究和革命运动
    栏目2 金子文子(193~1926)——与朝鲜人共同向天皇制**斗争
    栏目3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栏目4 布施辰治(1880~1953)——为朝鲜民众而斗争
    栏目5 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
    栏目6 郑钟鸣(1896~?)——通过社会运动探索妇女解放之路
    第四节 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一 韩国社会与文化的变化
    二 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动
    三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
    栏目1 西化和女性生活的变迁
    小 结
    第三章 侵略战争和民众的受害
    概 说
    **节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一 九一八事变
    二 “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出笼
    三 “满洲国”的社会和经济
    四 东北人民的反满抗日斗争
    栏目1 张寒晖与抗日歌曲“松花江上”
    栏目2 上海起义与尹奉吉(1908~1932)
    第二节 日本的侵略战争
    一 中日全面战争
    二 亚洲太平洋战争
    三 “大东亚共荣圈”的梦幻
    四 总力战体制
    栏目1 昭和天皇的战争指导
    栏目2 传单中的战争
    第三节 日本军队对中国民众的残暴行为
    一 战场的民众和难民
    二 南京大屠杀
    三 无差别轰炸、三光作战和制造无人区
    四 细菌战、毒气战和人体实验
    五 日本军队的性暴力
    栏目1 凤仪萍——强制劳工的证言
    栏目2 原日本兵的证言
    第四节 朝鲜的战争基地化和民众的受害
    一 皇民化政策
    二 战时体制下的军需工业
    三 战争物资动员
    四 人力动员
    五 被日军强迫充当慰安妇的朝鲜女性
    栏目1 亲日派与汉奸
    栏目2 用画来为“慰安妇”申冤的姜德京奶奶
    第五节 日本民众的加害和被害
    一 战时总动员与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二 民众的生活与反抗
    三 东京大轰炸与城市的空袭
    四 冲绳战
    五 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栏目1 特攻队员和青年学生
    栏目2 日本的总力战与女性
    第六节 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
    一 中国的抗日战争
    二 朝鲜人的抵抗与建国准备
    三 日本占领下的东南亚民众的抵抗
    四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日本的投降
    栏目1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栏目2 日本兵反战同盟
    小 结
    第四章 战后的东亚
    概 说
    **节 三国新的出发点
    一 日本的战败及战后改革
    二 朝鲜半岛的解放与分裂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栏目1 两面的麦克阿瑟
    栏目2 遥远的故国
    第二节 对日本“历史清算”的质疑
    一 东京审判
    二 旧金山和约与赔偿、补偿问题
    三 殖民地统治及战争**的社会问题
    栏目1 其他的战犯审判
    栏目2 战后补偿的国际比较
    第三节 东亚的分裂与邦交正常化
    一 东亚的冷战与朝鲜战争
    二 日韩建交
    三 中日邦交正常化
    四 中韩邦交的建立
    栏目1 在日朝鲜人争取权利的的斗争
    栏目2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
    小 结
    终章 为了东亚和平的未来
    概说 世纪东亚和平课题
    一 被**的个人赔偿问题
    二 日军“慰安妇”问题和女性人权运动
    三 历史教科书问题
    四 靖国神社问题
    栏目1 家永三郎教科书诉讼
    栏目2 博物馆展示的战争
    栏目3 民间女性国际战犯法庭
    五 东亚三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
    六 反战和平运动与市民运动
    七 为了东亚的和解与和平
    后 记
    三国编写者名单
    图片资料提供者名单
    编辑推荐语
    本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撰写。中日韩三国地域相邻,不仅在历史上关系密切,而且近代以来三国几乎面临西方列强环逼的相同境遇,不同的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步入列强行列,且对中韩肆行侵略,三国关系进入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由三国有正义感的学者共同撰写三国近代发展历史,在中日韩三国均为**,这对于加强三国学者的交流与联系,在三国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共同的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与积极的作用。第二,以三国普通读者为对象,在以往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浅显流畅的语言,概要地梳理了三国在近代的发展历程,以及日本侵略中、韩的事实,以史为鉴,开拓三国未来的发展道路。第三,既全面系统, 不烦,又注意详细得当,把握要点。本书既把握一些关键的历史事实,针对日本右翼教科书歪曲历史,掩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史实,进行了充分的揭露,以令人信服的材料,详实地介绍了近代历史上日本对中、韩侵略的暴行;同时,又不拘泥于一些所谓的细节,如右翼教科书为歪曲日本军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实,强调所谓“**枪”问题,本书则在介绍了卢沟桥事变前后日本军国主义的种种侵略行径后,强调指出,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有计划制造的事端,有没有这**枪,都改变不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略中国的事实,进一步说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卢沟桥本身就是侵略中国的行径;第四,本书在写作方式及内容编排上力图改变我们以往的历史读本存在的某些教条式说教、形式呆板,严肃有余而活泼不够,不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不足。依在写作方式上,既要求有学术的基础,以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据,同时要求文字要浅显易懂,有一定的可读性。配合文字的叙述,随文附加相关图片,既增加直观的材料,又可引发读者的兴趣。总之,本书力图以新颖、活泼、生动的形式,将正确的历史知识传播给读者。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