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004.忍是大智慧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要冒失地去使用莽劲,而要懂得“忍”,只有“忍”才是一种大智慧。
忍学是中国的国粹,有许多历史名人都是靠忍而成大业的。其实,不仅仅是中国,有许多国外的成功人士也是靠忍学成功的。
我国古代的山东有一位张公,此人五世同堂,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誓,在他的一生中,要行100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99次之后,第100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为难,但他一想,我什么侮辱事都忍受过了,这*后一次忍辱又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道人已经变成了一个金人,张公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忍是做人的大智慧,只要你在做人的准则中牢记这一条,一定能成大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甚至以一国之君的身份给人做马夫,终于赢得了后来的“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业。
勾践做越王的时候,吴王阖闾来攻打越国,勾践打败了阖闾,吴王夫差继位。为了替父报仇,他丝毫没有懈怠,经过两年的准备,夫差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国内全部精兵,打败越国,勾践走投无路,后来走伯嚭的门路,同吴王达成了议和。
议和的条件是,勾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来做奴仆,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到自己的父亲吴王阖闾的坟旁,为自己养马。那是一座破烂的石屋,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一直在这里生活了3年。除了每天一身土、两手粪以外,夫差出门坐车时,勾践还得在前面为他拉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的时候,就会有人叽叽喳喳地嘲笑:“看,那个牵马的就是越国国王!”
勾践由一国之君变成奴仆,到为人养马备受奴役,这些都还不算,勾践*能够忍的一件事就是尝吴王的粪便。吴王病了,勾践为表忠心,在伯嚭的引导下,去探视吴王,正赶上吴王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不久将会痊愈。这件事在吴王放留勾践的态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许是勾践真的懂得医道,察言观色能看出吴王的病快好了;或许是勾践有意恭维
…… 俗谚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白手起家很难挖到**桶金。然而在信息资源可随意共享批量复制甚至泛滥的今天,可以说每一个走在成功路上的人都“不差钱儿”,真正的较量在于资源整合的能力,在于掌控大局的韬略,在于细节中洞见契机的敏锐,在于积累并适时展现自我的魅力……正可谓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成功*终垂青之人,必然对事理有着精深的把握与见解,如何得之?唯经验而已。
英国哲学家罗素笃定:“有经验而无学问胜于有学问而无经验。”他的结论对于今天所谓的人才危机、人才贬值是绝好的回答。空有学问,恰如纸上谈兵;人得沙场,还要倚仗老马识途。“求知可以改进人性,而经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学问虽然指引方向,但往往流于浅泛,必须依靠经验才能扎下根基。”培根的这句话恰恰是罗素结论的*好注解。
然而,经验的积累却是个漫长的过程,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有道是姜是老的辣,但如果每个人都要足够“老”才能达到人生中的黄金时间,岂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了吗?为了在短期内积累更多的间接经验,世人们开始了“厚黑”之旅,厚黑学成为显学,顾名思义,即脸皮厚、心肠黑,尔虞我诈已司空见惯。既而厚黑学又升级为“薄白学”,以薄情寡义和真金白银拓宽成功的路基。对经验的重视及至推崇,已经让一些人走火人魔。如此修炼,貌似捷径,实为陷阱。
怎样才能正确而有效地汲取成功经验?居高临下用“一言以蔽之”的口吻灌输他人必然空洞无效。既然经验是前人一点点积累下来的,后人的接受和传承也必然有汇涓成河的过程。更何况此一人彼一人、此一时彼一时,经验怎可全盘照搬炮制,只能零敲碎打、慢慢咀嚼,才有吐故纳新之效。
此书即立意如此,精选出不可不学的100条人生经验奉给读者,无他,只希望拨开“厚黑”与“薄白”的荆棘,开辟一条没有后顾之忧的成功之路。柯勒律治说:“对于大多数人,经验像是一艘船上的尾灯,只照亮船驶过的航道。”然而,清晰地看过100条他人的经验,相信每个读者的心中,会亮起一个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