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问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从1999年正式启动,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制定出义务教育阶段各科课程标准,并根据标准编写了各科的多套教材,随后进行了新课程的实验。2003年,高中阶段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出台,各项课程改革的工作全面稳步展开。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从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到教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的整体的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要求,关注与学生生活、社会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实施上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课程评价上注重评价自身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