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科学巨人
他们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推动者;他们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他们受到世人累世的景仰;但是他们成功的背后却有着我们看不到的辛酸。
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连他的父母都怀疑他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怀疑他是个低能儿。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市。几年前的**,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在街道上散步,与我同行的一位朋友突然停了下来,用手指着一间杂货店楼上的窗户说道:“看!那就是爱因斯坦出生的地方。”
就在当天下午,我去拜访了爱因斯坦的叔父,希望从他那里知道一些有关爱因斯坦任何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但是,他却兴奋地对我讲了许多爱因斯坦小时候的蠢事,例如举止迟钝而害羞,说话结巴,他的父母担心他的智力不及常人,连学校的教师也对他很失望,认为这样的孩子根本不能接受教育。可是,谁又能想得到就是这么一个在大人眼里“愚蠢笨拙”的孩子,后来竟被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杰出的聪明伟人、古往今来*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呢?
当爱因斯坦忽然发现自己成了举世瞩目的人物时,他不禁大吃一惊,连自己都不敢相信,一个数学教授居然成了世界五大洲各大新闻媒体上的头版头条人物。一个科学家居然能享有如此高的荣誉,这种事情,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爱因斯坦本人几乎与他的相对论一样奇特。大多数人费尽心思所追求的事情——追名逐种,过优裕、体面的生活——他都不屑一顾。例如,有一次,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轮船的船长邀请爱因斯坦住在船上*豪华的一套房间中,爱因斯坦断然拒绝了。爱因斯坦说,他宁愿去住下等客舱,也不愿享受特别的恩惠。
爱因斯坦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德国当局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和爱戴,在他过五十岁生日时,在普斯丹城为他建造了一座半身铜像,并赠送给他一套精致的住宅和一艘小游艇。
可是,爱因斯坦接下来的遭遇却很不幸,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受到迫害,他只得亡命海外,有一段时间住在比利时。他的财产全部被没收,他的家也被查封了,还有一位警探每夜睡在他的床边——这一切都只因为他是犹太人。
不久,爱因斯坦应美国普林斯顿研究院之邀,前往该院担任数学教授。这一行他极力躲避报社记者和其他媒体的采访。在轮船停靠码头之前,他的朋友们就把他秘密地护送下船,随即他们就上了汽车,疾驰而去,他们不想惊动任何人。
虽然市面上出版的企图解释相对论的书籍多达几百种,爱因斯坦却说,世界上只有十二个人真正懂得他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曾用过一个简明而有趣的例子解释他的“相对论”:当一个美丽的姑娘陪着你坐一个小时的时候,你会感觉似乎只有一分钟;但如果你在火炉上坐上一分钟的话,你会觉得有一个小时那么久。初听起来,这好像是很对了,而这就是相对性。
爱因斯坦一生结过两次婚,他的**任太太给他生了两个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夫人承认,虽然她对相对论一点都不了解,但是她却知道对一个妻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她了解自己的丈夫。
她喜欢邀请自己的朋友们到家里来喝茶、聊天。有时候她会要求自己的这位教授丈夫到楼下去参加他们的聚会。“不行!”爱因斯坦大多时候都会这样粗暴地叫道“不行!我不去!我要马上离开这里。在这里我实在没有办法工作,我忍受不了这些打扰了。”
在这种时候爱因斯坦夫人,往往会保持沉默,一直等到他发完脾气之后,她巧妙地运用一点外交手腕,能让他既见了她的朋友,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据爱因斯坦夫人说,她的丈夫在思想上是很愿意遵守秩序的,但在日常生活上,他倒愿意“随便”而不想受到任何的约束,他往往是随心所欲。他在生活上给自己订了两条规则:一条是不要任何规则;而另一条就是不受其他任何人意见的支配。
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他平时总是穿一套不整齐的旧衣服,很多时候都不戴帽子,在浴室里常常吹着口哨或哼着歌曲。虽然他打算解决复杂的“宇宙之谜”,但他同时也认为不应该将人生的享受搞得过分复杂。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但要记住,不要把自己弄得紧张兮兮,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什么身份。努力工作,然后享受生活,一样可以成功。像爱因斯坦一样。
爱因斯坦是一个很快乐的人。在我看来,他的快乐哲学甚至比他的相对论更有意义。我认为爱因斯坦拥有一种很优美的人生哲学。爱因斯坦曾说:“我的幸福是——从不期望从任何人身上得到什么好处!”
他不企求什么**、头衔或者赞颂。他能从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他的工作、拉小提琴和划船中,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一位羞怯腼腆姑娘,由于发现了新元素“镭”,她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女杰。
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不朽声名的女性人物****,居里夫人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出生于动荡不安的波兰,是一个羞怯、腼腆的女孩子,由于发现了新元素“镭”,而一举成为闻名世界的科学女杰。
时至而今,人类一直在与癌症作斗争,而镭的发现,却为人类征服这一顽症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镭可以**无法**的癌症、可以破坏病变的细胞、可以**多种毒瘤和癌肿。
她在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时非常艰苦,甚至因为饥饿过度和不会照顾自己晕倒过多次,这可能让很多人都感到吃惊。五十二年后,一家电影公司投巨资将她的生平搬上银幕,那部影片让无数人深受感动。
就是这位姑娘,以自己的智慧在自然科学的王国里过关斩将,她在一生中共摘取了两个诺贝尔奖(一个是1903年的物理学奖,一个是1911年的化学奖)。
十九岁时,她在故乡波兰的一个**家里做家庭教师。圣诞节的前夕,这家在外地读大学的长子回家度假。在这个假期里,他被这个女孩的美丽、端庄以及充满智慧的诗人气质迷住了,他深深地爱上了她,以至于后来他正式向她求婚。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的母亲几乎气绝而死,他的父亲也大发雷霆:“什么?我们家的儿子竟然向一个一文不名的女孩求婚!简直是荒唐之极!”
如果他们同意了,居里夫人的命运就会改写了,残酷的世俗偏见无情地把她的爱情扼杀了,这对未来的居里夫人来说无异是迎面一击,于是她毅然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只身前往巴黎求学,并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
1891年,这位名叫玛丽亚的波兰女孩进入了巴黎大学。由于她的性格非常羞怯,再加上她全身心地把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因此她几乎没有任何朋友。大学四年,她就靠自己微薄的积蓄来维持生活。因此,她只能租那些没有电灯和火炉的简陋房子,在寒冬里只能买上两袋煤炭取暖。
但是为了节省那些有限的珍贵煤炭,她舍不得用火炉取暖,常常冻得手指不听使唤,身体也拼命地发抖。睡觉时,她把毛巾、床单、枕头套、外套等一股脑拿来盖在身上取暖,但即使如此仍然无法挡住阵阵寒意。有时候,她甚至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减轻寒冷所带给她的肉体痛楚,但她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
在饮食方面,她的窘境也是可想而知的。她不仅没有钱买饭吃,而且还怕做饭会浪费她宝贵的时间,因此,她往往会接连几个星期用涂了奶油的面包充饥,外加一点红茶果腹。有时她由于过度地饥饿,竟至失去了知觉。有一次她在课堂上昏了过去,当她恢复意识后向医师坦白道:“事实上,我已经有好几天只靠少数的樱桃和萝卜来充饥了……”
这位被窘迫生活所困扰的穷学生,仍然一心一意钻研学问。她完全埋头于科学研究中,追求知识的热情丝毫没有因为饥饿而发生改变,也没有被寒冷所毁灭。十年后,她成了***的科学家。
到巴黎三年后,玛丽亚结婚了。她的丈夫与她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他和她一样致力于科学研究,他就是皮尔•居里,虽然他才三十五岁,但已经是法国**的科学家了。两人结婚时,财产只有两辆自行车,他们所谓的“度蜜月”,事实上就是并肩骑着自行车,到法国乡下浏览风光。午餐只有面包、乳酪和水果,晚上就要赶回实验室。
结婚三年以后,居里夫人着手准备博士论文,她决定把新发现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主题——《铀,为何能放出辐射线?》,她开始向神秘的化学国度进军。她测试了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和上百种金属,研究是否有某种金属能够放射出不可思议的放射线。*后,她终于发现一种未知的新元素能够发出强而有力的射线来。
皮尔•居里为了帮助妻子共同研究这种新元素,停止了自己的实验。
夫妻俩反复试验了数月之后,向学术界发表了他们研究的*新成果:他们发现了一种放射性能比铀强二百万倍的金属,这种金属发出的射线能够把木材、石头甚至钢铁穿透。只有厚铅板才能挡住这种放射线。如果这个发现成为事实,那么几个世纪以来科学界的基础理论将被彻底推翻。居里夫人将这个放射性金属命名为“镭”。
但是,镭的本质和所有的金属完全不同,按照常理镭金属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学术界对他们的研究提出质疑,并且要求他们出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金属的存在,要求他们提炼出纯粹的镭并将其原子量测定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