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玉器鉴赏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玉器鉴赏

  • 作者:翟振玉
  •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202610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224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玉,石之美者”,集山川之精华、采日月之灵气。中华玉文化绵延8000年,“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子更是利用玉的自然特征形象地解释人们的品德和操行,久而久之,玉也就成了君子的象征。自古以来,玉器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有很大影响,是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在中国,玉器成为长盛不衰的收藏和投资对象,玉器收藏有着根深蒂固的精神底蕴。
    中国素有“玉石王国”之称,历代玉器造型多样、工艺精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很高。本书通过对600件玉器文物的详介,以点带面,展示中国玉器的博大精深,传播正确、科学的玉器知识,帮助古玩爱好者炼就火眼金晴,给收藏者以信心和决心,并以精神上的陶冶与享受。
    文章节选
    第二章 玉器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品种
    中国玉器发展简史/玉器的主要品种/和氏璧与传国玉玺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根据考古研究成果可知,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始于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人类*早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器。从*早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进化到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也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玉器脱胎于磨制石器,并*后发展成为独特的精神文化产品,承载着丰富的原始宗教、审美和文化内涵。
    玉器产生必须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人类审美能力的萌生。第二,玉石的发现。随着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广泛应用,玉石温润多彩的天然特性逐渐被发现和认识,被作为稀有之宝珍藏。人类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这些美丽且与众不同的石头——玉石。第三,制作工艺的成熟。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加工石器从运用简单的锤击法逐渐发展到采用钻孔、琢磨等制造技术。距今约8000年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遗���出土的一对玉块,是目前我国发现*早的原始玉器。
    从起源来看,玉器就是原始磨制石器的一部分,它本是一种实用工具,这一点有大量考古发掘可以证实;但因为其美丽润泽的外形,成为人们喜爱的装饰品,玉器又成为人类*早创造的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因为古人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玉器又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人与神交接的通灵媒介。
    在原始社会,人类生产水平低下,山洪暴雨、雷鸣闪电、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和生存,人类对自然充满着敬畏和崇拜,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出现了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师。人类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图腾、神灵的敬畏,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巫师负责和超自然的图腾、神灵沟通。在巫师和图腾、神灵沟通的过程中,脱胎于石制工具的美丽的玉器就成了人类表达祈愿和与神祗通灵的媒介。
    新石器时代*重要的考古发现,北方的红山文化与南方的良渚文化都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这一点。玉的通神功能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上都有反映。在红山文化晚期,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例如玉璧,既是装饰品,也是祭天的神器;玉钺在祭祀活动中就是巫师手中的法器。良渚文化中琮、璧、钺等玉礼器就是典型代表,其上镌刻有巫师头戴面具骑兽事神的图案,使其充溢着神灵色彩。关于这一点,《说文解字》的作者、中国玉文化重要理论家东汉许慎曾有过非常经典的解释:“灵,灵巫也。以玉事神。”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巫能以玉事神。”巫成为人神之间的沟通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旨的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
    玉能通灵,这就赋予了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这里,玉是神灵的物质表现,人类通过巫师借助玉器表达对神灵的礼敬,玉、巫师、神灵三位一体。
    到了夏商时期,玉器的种类和使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来大量出现的祭祀祈福的礼器如玉璧、玉琮、玉圭等开始减少,加工渐趋粗糙,与此同时,圭、璋、刀等兵器大量增加。琮、璧的减少和退化与圭、璋的增加,此消彼长之间,间接地反映了巫权的削弱和冷落,取而代之的是世俗王权势力的膨胀。
    此时,由史前社会巫师主导的神权时代已转入由“帝王”统治的王权时代,玉文化也正式由“巫玉”文化转入了“王玉”文化。
    中国在夏商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原来具有权力象征的玉器如圭、璋、钺、戈等变成祭祀礼器和仪仗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制玉水平,使切割、研磨、碾轧、抛光等工艺流程变得更容易。商代王室有庞大的百工作坊,其中就有专门做玉的作坊,在作坊里,玉工不断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技术,为宫廷生产了各式各样的玉器。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除六器外,周礼还规定了天子与诸侯的服饰制度,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缁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孺玫而组组绶”。古者君子必佩玉。至此,中华玉文化完全步入“礼玉”时代。
    东周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西周初期制定的礼玉制度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对玉器的价值和功能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墨子指出:“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日不可。”意思是,和氏璧、随侯珠等虽然是天下公认的宝物,却既不能使**富裕,也不能使人丁兴旺,对社会安定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不是什么宝物,只不过是少数统治者的**品而已,因而认为用玉“费财费力,不加利”,对用玉活动予以全面否定。儒家创始人孔子则高度重视玉器在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将玉器人格化,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11个方向对玉的道德内涵作出详尽的描述。他的思想*终形成了儒家用玉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盛行,上自王室贵胄,下至庶民百姓,尢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装饰和丧葬等活动。伴随着尊神敬天思想的淡化和青铜器礼器的盛行,玉礼器的装饰味渐浓,主要用于朝觐、盟誓、婚聘、殓葬等。此时*为显著的特色就是玉佩饰的盛行,这标志着古代玉器**从神到人的转变,将玉器人格化标志着儒家用玉思想的正式确立。
    西汉时期,玉器的礼仪性质已经大大弱化,除璧、圭尚有一定的礼仪功能外,璜、琥已仅具有装饰功能,琮和璋几乎消失了。新出现一类极富特色的用玉方式——为祈求尸体不朽灵魂不灭而制造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玲、玉握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器、装饰、佩戴为主的儒家用玉思想得到了大力推广。这时装饰玉器已经占了很大比例,主要有玉佩和带钩、发笄及心形佩等饰物,但价值*高的应是圆雕和浮雕的陈设玉。汉代玉器以雄浑豪放、清逸脱俗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玉文化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隋唐时期,人们对玉器已不再觉得神秘,大量玉器变成王公**的私家收藏,这促使当时的玉雕制品出现了以珍玩、装饰为主的格局。玉雕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同时代金银加工、雕塑绘画的表现手法,并吸收西域等地艺术元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唐代玉器开始呈世俗化倾向,具体表现就是生活内容的逐渐增加,写实性强,这与汉代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精神有了明显区别。
    宋代,随着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制作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宋代厚古之风盛行,出现一股尊崇古玉质朴、典雅风格的风气,玉器仿古蔚然成风。
    元代玉器沿着世俗化、装饰化方向继续发展,技艺更加成熟,作品中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在明代,世俗化、装饰化成了玉雕的主流,玉器皿是明代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类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在清代进入了**时期,其中玉器皿、陈设玉大量出现。以玉为饰在清代也极为普遍,从头饰到身上佩饰、串饰、腕饰,种类繁多。玉制的文玩用具在清宫玉器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这类器物造型丰富,尤以古朴典雅的文房用具*有代表陛。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乾隆时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域外的玉质艺术品,其中***的是痕都斯坦玉。
    中国8000年的玉器发展史,大致可以归纳总结为四个阶段:玉文化的起源(巫玉)、玉文化形成时期(王玉)、玉文化发展时期(礼玉)及玉文化成熟时期(佩玉)。
    玉器的主要品种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玉器制作、使用过程中,随着玉材来源的扩展,使用范围的扩大,工艺技术逐渐进步,玉器品种不断丰富繁荣。从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祭祀用器,到晚清时无处不在的广泛使用,玉器根据不同功用,逐渐发展出几个大的系列,包括玉礼器、玉佩器、玉实用器、玉观赏陈设器等不同的用玉体系。这几大玉器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
    目录
    **章 玉石的种类与产地
    玉石:美丽的石头/中国古代**的四大玉石产地
    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软玉与硬玉
    第二章 玉器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品种
    中国玉器发展简史/玉器的主要品种/和氏璧与传国玉玺
    第三章 玉器之源——高古玉器
    人类文明的曙光——新石器时代玉器: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
    王权的熹微——夏代玉器:二里头文化玉器
    青铜文明的和声——商代玉器:殷墟妇好墓和三星堆文明玉器
    第四章 玉器之德——西周、春秋、战国玉器
    礼玉的时代——西周玉器:三门峡虢国墓玉器
    文武兼修的道德光辉——春秋、战国玉器: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玉器
    第五章 玉器之盛——汉代玉器
    玉有五德/金缕玉衣/玉玲与玉握/吕后与“皇后之玺”
    第六章 玉器之变——隋唐玉器
    男人的梦幻:玉带/成人的梦想:飞天/惊世之宝:玛瑙羚羊首杯
    第七章 玉器之韵——术辽金元玉器
    世俗之乐:荷花童子佩/北国风情:春水玉和秋山玉/渎山大玉海
    第八章 玉器之俗——明代玉器
    仿古:赝品的盛宴/陆子冈:千年治玉**人
    另一个世界:梁庄王墓
    第九章 玉器之巅——清代玉器
    盛世的绝响/西域风:痕都斯坦玉/乾隆与乾隆工
    乾隆与仿古/大禹治水山子
    第十章 玉器之新——当代玉器
    **风范北京工/后起之秀上海工
    第十一章 历代玉器仿古
    北宋:仿古**波/晚明:作伪第二波/清代:伪作的狂欢
    第十二章 历代玉器作伪与鉴伪
    玉器作伪十三式/常见的作伪方法/古玉鉴伪秘笈
    附录:2007-2008年中国玉器拍卖成交****0
    编辑推荐语
    8000年来,中国人制玉、礼玉、崇玉、爱玉、佩玉、藏玉、鉴玉、赏玉,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玉文化体系。本书从历史、文化以及制作技术方面对玉器作回顾总结,讲述了中国玉器自远古到当代的发展历史,点评各时期玉器的特色,涉及和出玉、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等材质,介绍玉礼器、玉佩器、玉带饰、玉摆件等器用,尤其是对玉器的仿占、作伪和鉴伪作了专业解析,是玉器鉴赏、收藏的**参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