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改革与恢复(1949--1952年)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极不合理。现实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得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面临大量的棘手问题,也制约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方面扫清了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起强大的政府,从而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特别是土地改革和没收“官僚资本”,也建立起国营经济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格局,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在短短的3年里就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节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总体上讲,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这三座大山,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快速推进扫清了制度障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经济基础之薄弱、困难之巨大,以及国际环境之严峻,仍然制约着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一 经济水平比较低
(一)工农业生产落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压制了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期间,中国社会经济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严酷压迫,传统农业凋敝,新兴工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