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 作者:武力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3145
  •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01日
  • 页数:365
  • 定价:¥42.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针对经济学专业和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所编写的教材。它所论述的对象不仅包括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历史,还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而时间跨度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1949年至2007年。该书以中国的工业化和因加速工业化而导致的制度变迁为主线,论述新中国58年来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指导思想、区域差异、内外因素以及绩效等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由于篇幅所限,为防止治丝益棼,使读者能够快捷地理清线索、掌握要点,本书共分为10章。第1章至第4章,论述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即论述中国是怎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走入新民主主义经济,然后又如何放弃新民主主义经济而选择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个体制急剧变革的过程申,中国经济发展的得失;第5章至第9章,论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民主化成为这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主题;第10章是论述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战后经济发展与制
    文章节选
    **章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改革与恢复(1949--1952年)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之前,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极不合理。现实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使得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面临大量的棘手问题,也制约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方面扫清了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起强大的政府,从而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特别是土地改革和没收“官僚资本”,也建立起国营经济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运行格局,从而保证了国民经济在短短的3年里就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节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总体上讲,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三座大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这三座大山,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与快速推进扫清了制度障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经济基础之薄弱、困难之巨大,以及国际环境之严峻,仍然制约着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一 经济水平比较低
    (一)工农业生产落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被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但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压制了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这期间,中国社会经济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严酷压迫,传统农业凋敝,新兴工业艰难。……
    目录
    导论
    一 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期
    二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道路
    三 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章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改革与恢复(1949--1952年)
    **节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水平
    一 经济水平比较低
    二 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 新中国成立前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 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经济改革
    一 解放区的经济体制影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纲领的确立
    二 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确立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
    一 农业与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 财政金融状况的根本好转
    三 内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思考题
    第二章 工业化的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
    **节 工业化的思路和现实条件
    一 中共**关于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与争论
    二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及原因
    第二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一五”计划的制订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 “一五”计划的编制及其内容
    第三节 “一五”计划实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一 工业化快速推进中的问题与矛盾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迅速完成
    第四节 “一五”计划的完成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 “一五”计划的实施与分析
    二 计划体制的形成
    三 中共八人前后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设想
    思考题
    第三章 “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958-1965年)
    **节 国民经济的“大跃进”
    一 急躁冒进建设方针的形成
    二 “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变动
    三 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经济跃进
    四 庐山会议与“再跃进”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一 调整决策的出台
    二 调整战略的措施
    三 调整的结果
    第三节 继续调整和激励机制的变化
    一 继续调整
    二 体制改革尝试
    三 激励机制发生变化
    四 调整时期的国民经济
    思考题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节 政治动荡与经济波动
    一 “文化大革命”爆发与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二 “三五”计划的完成与经济调整
    三 1975年的整顿与“批邓”带来的经济混乱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与体制变革的扭曲
    一 以备战为目标的“三线建设”
    二 以“权力下放”为目标的经济体制变革
    三 以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目的的“上山下乡”运动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挫折与问题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
    思考题
    第五章 拨乱反正与经济改革的起步(1976-1984年)
    第六章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的波动(1984--1992年)
    第七章 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面高涨(1992-1997年)
    第八章 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积极的经济政策(1997-2002年)
    第九章 新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与发展(2002-2007年)
    第十章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