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战略演化:组织内透视(当代管理前沿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战略演化:组织内透视(当代管理前沿文库)

  • 作者:韵江
  •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24313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2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议题是,战略在组织内是如何生成的。全书用演化范式作为理论透视工具,重新细致地审视了组织内的战略演化问题。其研究想法缘起于三点思考:一是以往战略理性制定设计研究,存在一种“过程黑箱”,无法回答“为什么面对外界环境同样的变化,不同的企业却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及其发展轨迹”这一重要命题,并没有真正理解组织内战略的生成过程;二是对于企业持续成长问题,一般性过程理论(企业成长论、阶段周期论等)尚缺少深入解释,厘清企业成长的“持续逻辑”,关键在于讨论如何产**生“变化/变异”并使这种“变化,变异”得以持续的力量,而演化范式较以往框架更具优越性,有助于对战略生成过程复杂“变化”的深入讨论,并获得对企业持续成长困境的新认识;三是“演化”、“进化”(evolution)在战略研究视野中更多地被用于修辞目的,甚至有滥用趋向,研究者并没有充分说明战略与演化概念范畴间的内在联系性、借用后的概念内涵修正以及新假设命题建构等。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1.1 战略演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传统战略研究的反思和演化研究新范式的契机
    战略过程研究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与战略内容研究(定位观、资源观、能力观)等不同,战略过程研究主要侧重于从过程来回答“为什么面对外界环境同样的变化,不同的企业却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及其发展轨迹”这一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关于战略过程研究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影响较大的理论和学派已数十之多(Mintzberg&Lampel,1998)。然而,多数传统战略过程研究都是基于外力逼迫的、静态的理性规划和设计来考虑的(Ansoff,1965;.Andrews,1971;:Mintzberg,1995)。其背后隐含着两个重要假设:一是战略仅仅是高层管理者的事情;二是理性规划设计的战略会在组织内自动完成并实现成功。但与现实的战略实践相比照,这些假设的根基并不牢固。企业在战略环境中所面对的复杂性与日俱增,战略决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很多情况下战略过程需要从上到下的整体参与,而非仅仅依赖高管构思;同时,随着环境快速变化,企业中的惯例以及主导逻辑都呈现迅速更新的态势,战略在组织内呈现出动态的复杂的演化过程,并不会制定后就自动完成。……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战略演化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本书起点与基本概念界定
    1.3 本书的焦点问题及研究目标
    1.4 战略演化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战略演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演化思想的跨学科演进背景脉络
    2.2 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演化思想发展
    2.3 战略演化研究现状的总结性评述
    第3章 基于组织层面的企业战略演化范式透视
    3.1 演化范式适用于组织战略分析的合理性基础
    3.2 企业战略演化范式及其VSR逻辑框架
    第4章 企业战略演化的组织惯例解释
    4.1 组织惯例内涵及其逻辑结构剖析
    4.2 组织惯例稳定与变革:悖论及突破
    4.3 战略演化的组织惯例表型:主导逻辑
    第5章 基于演化机制下的战略变异过程
    5.1 战略变异的理解和削析
    5.2 战略变异的绩效悖论:平衡的诠释
    5.3 战略变异的过程
    第6章 选择机制在战略演化中的作用和角色
    6.1 组织演化中的选择问题
    6.2 演化选择的绩效悖论:选择过度还是选择不足
    6.3 战略演化的内部选择机制
    第7章 战略演化的保持机制
    7.1 保持机制在演化中的内涵
    7.2 保持的绩效悖论:强保持还是弱保持
    7.3 战略演化的保持:新主导逻辑的生成
    第8章 企业战略的演化平衡能力及其绩效联系
    8.1 组织战略的演化平衡与演化能力
    8.2 演化学习的提出
    8.3 企业战略的演化平衡能力与绩效的关系考察
    8.4 战略演化与持续成长
    第9章 基本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