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1995年底,与曹道衡先生合作完成《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之后,我就开始把研究工作的**转向秦汉,因枝振叶,沿波讨源,希望能够站在一个比较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观照中古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经过几年资料准备,我于1998年和2004年分别以《秦汉文学渊源及其嬗变》和《秦汉文学地理及文人流布》为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文学研究所两级课题项目,又先后两度荣获**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历时数载,删繁去冗,初步完成了这个项目所包含的《秦汉文学编年》、《秦汉文学文献》和《秦汉文学研究》三书的写作任务。
《秦汉文学编年》始于秦王赢政元年(前246),终于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具体分为三编:上编,秦代文学编年,始于秦王赢政元年(前246),终于秦二世胡亥三年(前207),主要收录秦王赢政元年至秦二世四十馀年间的文学、或者更扩大一些说,文化活动。中编,西汉文学编年,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终于淮南王刘玄更始三年(25)。下编,东汉文学编年,始于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终于汉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通过逐年排比相关文学史料,试图展现四百馀年间文学发展的进程。
研究秦汉文学,面临的*大困惑还不是史料的匮乏,而是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的问题。秦汉文学史料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哪些内容应该进入文学史?哪些历史人物可以视为文学家?哪些作品属于文学创作?运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这些作家和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