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哥汝二窑
我初研究陶瓷时,读了一些讲瓷的书籍,这些书籍多着重于理论上的论述。如广州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论: “古瓷之底有钉痕者,古人思想较拙,以铁签支皿底入窑而烧,烧成则撤去铁签,故底有钉痕也。”又有江浦寂园叟著《陶雅》论:“瓷钉有二种,有垂垂如足者,所谓爪者是也;又有以竹签支撑皿底而入窑者,迨火候圆满撤去竹签,则亦有釉如钉形即挣钉也。”这二位瓷学家对于支钉的论点如此。在光绪及以前的瓷学家也是如此。其论胎质釉色和真伪的分析多以想像为定论,是不能令人深信不疑的。我认为理论必须与实物相结合,这样做在研究才可能有帮助。由于我一向对宋代哥汝二窑很爱好,近两年来对故宫博物院藏的宋代哥汝窑器皿逐件进行了分析对照和研究,初步得到一些体会。愿意把我这些不成熟的体会提出来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