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

  • 作者:庞规荃
  • 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63711222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194
  • 定价:¥2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旅游地理学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创建和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是旅游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国旅游地理学短短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普查、详查、评价论证等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学是以中国旅游资源为核心内容的学科。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其涉及面广泛,内容庞杂,且有其存在的地域环境。中国旅游地理学就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对中国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归类、分析,从而了解它们的形成和分布赋存状况,为旅游业发展服务。
    本书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有其学科的系统性和自身的知识结构。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绪言,主要从中国旅游地理学的角度阐述旅游资源方面的几个问题;第二部分为土编,实为中国旅游地理总论,主要概述中国两大类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如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和分布等等;第三部分为下编,**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分区,即在考虑行政区划的原则下,以旅游资源共性特征为基础,将全国划分为八大一级旅游区,逐一**介绍其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等。
    文章节选
    第2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本章导读
    本章介绍中���在发展旅游业中几项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是走出一条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的关键。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共性,具有中华民族风格、风情和地方特色,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节 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自人类出现之日起,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经过开发达到引起旅游者兴趣和滞留目的的一切事物。因此,它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多,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大致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代建筑、现代建筑、民族民俗,以及文化艺术和古典文学等几大方面。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特点:
    首先是历史性。对于历史文物来说,它们都是先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遗存,国际上叫文化遗产。它必须是已成为历史的,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因素,并且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格调都打下时代的烙印,在人类进化或社会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
    其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世界上的文化物质遗存是不同民族人民创造的,它们与民族和民族感情不能分割,在风格、造型和色调上,明显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和意志。同时,各地人文景观也因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显著的地方特点。
    三是强有力的生命力。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众多的文化景观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说明它们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耐人寻味。
    四是活跃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包含着人类的思想意识,体现着创造者(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意识。而且,这种创造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从未停止过,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资源、新的旅游项目。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各历史时期,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绚丽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物。它们生动地记载着我国从史前直到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具有突出的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为人们了解学习前人的历史和科学文化提供了场所和园地,使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教益,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的源泉和力量,在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两个文明建设中都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些历史文物,还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作为历史的佐证或补充原有文献的不足。
    通过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可以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更具体、形象地了解古代的东方文明,了解我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和艺术。因此,发掘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我国走出一条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发掘和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古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02年,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2351处,其中有原始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古代园林、墓葬、石窟寺等。
    第二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
    一、城与都城的发展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又是居民聚居的**。我国建城的历史久远,*早有记载的是《吕氏春秋》所记“夏鲧作城”,为夏朝所建。考古发掘的郑州附近及安阳小屯古城遗址,分别为商代中、晚期城池遗址。之后,《括地志》记,周朝在洛阳附近建城,并有考古发掘。
    进入春秋时代,所建城的特点是:封建领主出于防卫需要多建城堡,因此,当时城的数目很多,但其规模都较小。战国以后,随着国之兼并,列国疆域不断扩大,城之规模也加大,特别是列国都城,如楚国的纪南城、秦国的咸阳城、赵国的邯郸城、齐国的临淄城等等,都已成为当时比较**的大城。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城市更是遍及南北,成为一个地区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水经注》记载,上起上古,下止北魏,城邑数达3000处左右,其中古都约180处,而且所建之城,不仅包括民居,还有农田、园圃、山林、川泉,规模很大。它们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史上都曾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早的城是由农产品集散**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地区建城较多。但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也建了一些有特色的城池,如古凉州城、大理城等。
    古代都城是历代君主或帝王统治的**。历朝开国选择都城城址,都是开国大事之一,除其政治、军事等原因之外,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是选择都城的重要条件。因此,一般选择在位置适中、水源充足、交**利、物产丰富的地域建都城。《管子·立正篇》规定:“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州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立无近水,而沟防省。”中国古代都城较一般城池规模大,而且其建设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即选建都城必要建城墙、城外有池,合称城池,城外所建外城为郭。城门为交通商旅往来和守卫之用,均建有高大的城门、城楼等。
    在我国历史上,因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诸侯的分封割据、朝代的更迭等原因,曾做过都城的很多,如临淄、郑州、偃师、曲阜、安阳、太原、咸阳、大同、沈阳、杭州、南京、洛阳、大理、成都、广州等等,这些城市都曾建有不同规模和特色的建筑,但均因年代久远,自然与人为的原因,或已毁灭,或淹埋地下,故能保留至今的遗址、遗迹就甚为珍贵。作为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都城在中国政治历史上都曾起过重大作用,有些古都还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如唐长安古城、宋东京古城、元大都等。
    二、古代都城的建设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各朝在定都后都大搞都城、**和宫城等建设。在《周礼·考工记》中,对古代都城建筑规模和形制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但实际上,因各朝代历史、地形、水源、交通等条件,在都城建筑形制上不尽相同。
    都城建设不仅包括城本身,还包括宫殿、**御园、帝王陵墓和寺坛等众多建筑群。中国古城的传统形制为方形,三重城墙,外城是老百姓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内为**,是朝廷衙署和官吏的住宅区,再内为皇宫,城墙造得高大、坚固,城门楼更是建筑考究,有的城门外加筑瓮城,以利防御。城中十字路口或附近建钟楼、鼓楼,因其规模大有居高临下之势,又具报时报警作用。此外,各类建筑在用材、色彩、装饰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
    我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六大城市,因历史上建都朝代多,时间长,城市规模大或建筑宏伟,被称为历史上的六大古都(也有七大古都之说,即把商代都城安阳列为古都之一)。古长安地区自西周在此建都以来,先后有十二个朝代选其为建都地,但各朝代所建都城位置不完全一致,规模大小以及形制都有差异。秦都城咸阳、汉都城长安和隋、唐长安城,其位置逐渐由西北移向东南,其中以唐长安城规模*大。北宋都城是在原汴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杭州城和南京城皆依山而筑,因此,它们都不规范。元大都基本上是按古都规制建造的,它**次把中国古代营建都城的理想,结合实际的地理环境,在*近似的程度上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成为显赫一时的“大汗之城”,今虽地面建筑所剩无几,但在我国城市规划建筑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北京都城即是以此为基准所建,今保留的明清两代**及宫殿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北京故宫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综上所述,古都城的建设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及思想文化面貌,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水平,对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艺术有一定价值,而且古都是帝王、官宦和显贵们的享乐**,各种人才的荟萃之所,因此多历史古迹、艺术收藏品和名人旧居、园林等,能保留至今都是十分珍贵的。
    三、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
    随着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大批新城镇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已建地、县级城市660多座,城镇人口超过5亿,其中,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已达30余座,在一些大城市周围还建设了卫星城。新中国成立后,因某一工矿业的发展,兴起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工矿业城市,如石油城大庆市、湖北汽车城十堰市、四川钢城攀枝花市等等。
    各大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的风貌和优势,有的古朴凝重,有的明快清秀,还有的娇小玲珑。北京既是历史古城又是我们祖国欣欣向荣的新首都,西安是千年古都,上海堪称国际化大都会,重庆具有山城的特色,杭州是冠以天堂之美的花园城市,厦门以热带海滨城市著称,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四季如春的昆明人称春城。还有些城市历史上因特殊的物产、传说而得雅名,如北国的哈尔滨称冰城,多泉的济南称泉城,福州因遍植榕树而得榕城之名,广州因五羊的传说而称羊城等。它们都以自己的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它们是历史上不同时代所建,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是古代或政治、或文化的**,有的是古代军事重镇,有的是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也有的是历史名人的故乡……总之,这些城市在历史上都曾起过重大作用,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或革命文物。为保护这些城市风貌、建筑与历史文物,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101座城市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见《历史文化名城简表》)。这是**对古代名城保护的新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对历史革命文物保护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对名城的保护从单个的文物保护转向对名城传统风格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首先是制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突出原有城市的优势和特点;其次是制订环境改造计划,绿化城市,消除环境污染,营造一个适合劳动和娱乐、旅游、休憩等的舒适环境,并使其成为具有景观美学观赏价值的城市景观。
    ……
    目录
    绪言
    上编
    第1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本章导读
    **节 自然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区位环境的评价
    第三节 中国的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一、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二、各类地貌的旅游价值
    三、我国的山岳旅游资源
    四、我国名山的分类
    第四节 中国的水资源与旅游
    一、水域与旅游
    二、水系与江河景观
    三、各类湖泊及其景观
    四、泉及矿泉旅游资源
    五、瀑布旅游资源
    第五节 中国海岸带旅游资源
    一、海岸带及其旅游
    二、我国发展海岸带旅游的优越条件
    三、我国主要海滨旅游资源
    第六节 中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一、气候、天气与旅游
    二、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三、我国的气候旅游资源
    第七节 中国的动植物资源及旅游
    一、动植物资源与旅游
    二、我国的植物资源
    三、我国的动物资源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与旅游
    一、自然保护区及其建立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类型
    第九节 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
    一、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保护
    三、《世界遗产名录》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本章导读
    **节 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
    一、城与都城的发展
    二、古代都城的建设
    三、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
    第三节 我国的古代园林资源
    一、古代园林发展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三、古代园林建筑的小品
    四、中国古代园林的类型
    五、园林与旅游
    第四节 万里长城与旅游
    一、历史上的古长城
    二、长城的游览地段
    第五节 丝绸之路与旅游
    一、陆上丝绸之路
    二、陆上丝绸之路的旅游资源
    三、海上丝绸之路
    第六节 古代水利工程与旅游
    一、京杭大运河
    二、都江堰
    三、灵渠
    四、坎儿井
    第七节 我国的古代墓葬及旅游价值
    一、我国墓葬的演变
    二、我国古代墓葬遗存
    三、开发古代墓葬的旅游价值
    第八节 我国的宗教旅游资源
    一、道教及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
    二、我国佛教建筑及艺术遗存
    三、开发宗教旅游
    第九节 我国古文化遗存旅游资源
    第十节 革命纪念地及红色旅游
    第十一节 我国的民族和民俗旅游资源
    一、统一的多民族**
    二、风土民情和民俗旅游
    三、少数民族风情
    第十二节 博物馆建设与旅游
    第十三节 中国的膳食和特种工艺品资源
    一、中国膳食和烹饪技艺
    二、特种工艺品资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交通与旅游
    本章导读
    **节 交通的发展与旅游大众化
    第二节 我国的交通运输与旅游业
    一、铁路运输及主要干线
    二、水上运输
    三、公路运输
    四、航空运输
    第三节 旅游线路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下编
    第4章 旅游地理区划
    本章导读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京津冀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京、津、冀旅游区的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一、地形
    二、江河水系
    三、气候与旅游
    四、经济与交通
    第二节 北京市及其旅游资源
    一、北京的历史沿革
    二、北京的古都建筑及名胜
    三、北京的古代园林
    四、人民的新首都
    第三节 天津旅游区
    第四节 清东陵和清西陵
    第五节 秦皇岛旅游区
    第六节 承德旅游区
    一、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自然环境
    二、营建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
    三、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
    四、外八庙的营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东北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东北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盆地形势
    二、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
    三、广阔的森林、草原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四、稠密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 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
    一、山地风景资源
    二、火山地貌景观
    三、海滨风景资源
    ��、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节
    第7章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环境
    一、地貌与气候
    二、河流水系
    第二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历史和经济状况
    第三节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一、山岳风景资源
    二、古代文化遗址遗迹及古墓葬
    三、石窟艺术遗存
    四、寺观、名祠和古塔
    五、其他古代建筑遗存
    六、名城胜迹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概貌
    二、大陆性干旱气候
    第二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一、沙漠及风成地貌景观
    二、草原风情旅游资源
    三、石窟艺术
    四、寺观古塔
    五、古城遗址遗迹
    六、古墓
    七、主要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地理概况
    一、长江中游平原
    二、长江下游及三角洲平原
    三、江南丘陵和浙皖丘陵
    四、黄淮平原和淮南山地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发达的经济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一、名山风景旅游资源
    二、历史古迹
    三、主要城市及旅游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华南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破碎的低山丘陵
    二、大陆岛和珊瑚岛
    三、丰富的水资源
    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节 经济地理概况
    一、人口、民族和侨乡
    二、历史发展
    三、经济状况
    第三节 区内主要旅游资源
    一、热带性森林景观
    二、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
    三、秀丽的岩溶地貌景观
    四、旖旎的海滨风光
    五、壮丽的山湖风景
    六、进行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七、其他
    八、主要城市及游览区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1章 西南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四川盆地
    二、云贵高原
    三、横断山脉地区
    第二节 西南旅游区的旅游胜迹
    一、天然动植物园
    二、山地峡谷风景区
    三、奇异的岩溶地貌景观
    四、瀑布与温泉旅游区
    五、滇池与西山、苍山与洱海风景区
    六、主要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2章 青藏旅游区
    本章导读
    **节 青藏地区的地理环境
    一、广阔的高原地貌
    二、众多的河湖及泉
    三、高寒的高原气候
    第二节 青藏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一、丰富的登山探险旅游资源
    二、独特的宗教旅游资源
    三、游览城市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主要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