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本章导读
本章介绍中���在发展旅游业中几项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这些资源是走出一条中国式旅游发展道路的关键。
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共性,具有中华民族风格、风情和地方特色,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突出的特点。人文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节 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人文旅游资源又称文化景观旅游资源是自人类出现之日起,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经过开发达到引起旅游者兴趣和滞留目的的一切事物。因此,它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多,内容也十分丰富。它大致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古代建筑、现代建筑、民族民俗,以及文化艺术和古典文学等几大方面。
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可概括为以下四大特点:
首先是历史性。对于历史文物来说,它们都是先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遗存,国际上叫文化遗产。它必须是已成为历史的,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地理条件因素,并且从结构、形式到内容、格调都打下时代的烙印,在人类进化或社会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
其次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世界上的文化物质遗存是不同民族人民创造的,它们与民族和民族感情不能分割,在风格、造型和色调上,明显地表现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和意志。同时,各地人文景观也因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而形成显著的地方特点。
三是强有力的生命力。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众多的文化景观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说明它们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耐人寻味。
四是活跃性。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包含着人类的思想意识,体现着创造者(个人或集团)的思想意识。而且,这种创造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从未停止过,今天人们还在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资源、新的旅游项目。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各历史时期,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绚丽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物。它们生动地记载着我国从史前直到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具有突出的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们为人们了解学习前人的历史和科学文化提供了场所和园地,使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教益,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新文明的源泉和力量,在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和两个文明建设中都有重要意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些历史文物,还可为科学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作为历史的佐证或补充原有文献的不足。
通过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可以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更具体、形象地了解古代的东方文明,了解我国的历史、民族、文化和艺术。因此,发掘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是我国走出一条日益兴旺发达的中国式的旅游道路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在发掘和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古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02年,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共2351处,其中有原始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古代园林、墓葬、石窟寺等。
第二节 我国的古城与城市旅游资源
一、城与都城的发展
城市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又是居民聚居的**。我国建城的历史久远,*早有记载的是《吕氏春秋》所记“夏鲧作城”,为夏朝所建。考古发掘的郑州附近及安阳小屯古城遗址,分别为商代中、晚期城池遗址。之后,《括地志》记,周朝在洛阳附近建城,并有考古发掘。
进入春秋时代,所建城的特点是:封建领主出于防卫需要多建城堡,因此,当时城的数目很多,但其规模都较小。战国以后,随着国之兼并,列国疆域不断扩大,城之规模也加大,特别是列国都城,如楚国的纪南城、秦国的咸阳城、赵国的邯郸城、齐国的临淄城等等,都已成为当时比较**的大城。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城市更是遍及南北,成为一个地区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水经注》记载,上起上古,下止北魏,城邑数达3000处左右,其中古都约180处,而且所建之城,不仅包括民居,还有农田、园圃、山林、川泉,规模很大。它们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史上都曾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早的城是由农产品集散**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原地区建城较多。但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也建了一些有特色的城池,如古凉州城、大理城等。
古代都城是历代君主或帝王统治的**。历朝开国选择都城城址,都是开国大事之一,除其政治、军事等原因之外,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是选择都城的重要条件。因此,一般选择在位置适中、水源充足、交**利、物产丰富的地域建都城。《管子·立正篇》规定:“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州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立无近水,而沟防省。”中国古代都城较一般城池规模大,而且其建设具有明显的防御功能。即选建都城必要建城墙、城外有池,合称城池,城外所建外城为郭。城门为交通商旅往来和守卫之用,均建有高大的城门、城楼等。
在我国历史上,因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诸侯的分封割据、朝代的更迭等原因,曾做过都城的很多,如临淄、郑州、偃师、曲阜、安阳、太原、咸阳、大同、沈阳、杭州、南京、洛阳、大理、成都、广州等等,这些城市都曾建有不同规模和特色的建筑,但均因年代久远,自然与人为的原因,或已毁灭,或淹埋地下,故能保留至今的遗址、遗迹就甚为珍贵。作为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都城在中国政治历史上都曾起过重大作用,有些古都还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如唐长安古城、宋东京古城、元大都等。
二、古代都城的建设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各朝在定都后都大搞都城、**和宫城等建设。在《周礼·考工记》中,对古代都城建筑规模和形制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但实际上,因各朝代历史、地形、水源、交通等条件,在都城建筑形制上不尽相同。
都城建设不仅包括城本身,还包括宫殿、**御园、帝王陵墓和寺坛等众多建筑群。中国古城的传统形制为方形,三重城墙,外城是老百姓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内为**,是朝廷衙署和官吏的住宅区,再内为皇宫,城墙造得高大、坚固,城门楼更是建筑考究,有的城门外加筑瓮城,以利防御。城中十字路口或附近建钟楼、鼓楼,因其规模大有居高临下之势,又具报时报警作用。此外,各类建筑在用材、色彩、装饰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
我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六大城市,因历史上建都朝代多,时间长,城市规模大或建筑宏伟,被称为历史上的六大古都(也有七大古都之说,即把商代都城安阳列为古都之一)。古长安地区自西周在此建都以来,先后有十二个朝代选其为建都地,但各朝代所建都城位置不完全一致,规模大小以及形制都有差异。秦都城咸阳、汉都城长安和隋、唐长安城,其位置逐渐由西北移向东南,其中以唐长安城规模*大。北宋都城是在原汴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杭州城和南京城皆依山而筑,因此,它们都不规范。元大都基本上是按古都规制建造的,它**次把中国古代营建都城的理想,结合实际的地理环境,在*近似的程度上富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成为显赫一时的“大汗之城”,今虽地面建筑所剩无几,但在我国城市规划建筑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北京都城即是以此为基准所建,今保留的明清两代**及宫殿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北京故宫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综上所述,古都城的建设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及思想文化面貌,也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水平,对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艺术有一定价值,而且古都是帝王、官宦和显贵们的享乐**,各种人才的荟萃之所,因此多历史古迹、艺术收藏品和名人旧居、园林等,能保留至今都是十分珍贵的。
三、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
随着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原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大批新城镇不断涌现,目前我国已建地、县级城市660多座,城镇人口超过5亿,其中,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已达30余座,在一些大城市周围还建设了卫星城。新中国成立后,因某一工矿业的发展,兴起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工矿业城市,如石油城大庆市、湖北汽车城十堰市、四川钢城攀枝花市等等。
各大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不同的风貌和优势,有的古朴凝重,有的明快清秀,还有的娇小玲珑。北京既是历史古城又是我们祖国欣欣向荣的新首都,西安是千年古都,上海堪称国际化大都会,重庆具有山城的特色,杭州是冠以天堂之美的花园城市,厦门以热带海滨城市著称,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四季如春的昆明人称春城。还有些城市历史上因特殊的物产、传说而得雅名,如北国的哈尔滨称冰城,多泉的济南称泉城,福州因遍植榕树而得榕城之名,广州因五羊的传说而称羊城等。它们都以自己的特色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它们是历史上不同时代所建,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是古代或政治、或文化的**,有的是古代军事重镇,有的是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也有的是历史名人的故乡……总之,这些城市在历史上都曾起过重大作用,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或革命文物。为保护这些城市风貌、建筑与历史文物,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101座城市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见《历史文化名城简表》)。这是**对古代名城保护的新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对历史革命文物保护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对名城的保护从单个的文物保护转向对名城传统风格的保护。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首先是制定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突出原有城市的优势和特点;其次是制订环境改造计划,绿化城市,消除环境污染,营造一个适合劳动和娱乐、旅游、休憩等的舒适环境,并使其成为具有景观美学观赏价值的城市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