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环境监测力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满足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对环境监测教材的要求,考虑到环境监测标准的更新和技术的发展,结合编者所在单位的教学基础和经验,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新颖性,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并考虑到有利于教学和自学。因此,在编排上与传统的同类教材有较大的不同,适合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本教材分四篇共10章。**篇为环境监测基础,共3章,分别为环境监测概述、环境监测样品的采集和保存、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考虑采样方法和技术的共性,独立一章,试图强化相关内容的系统性。第二篇为监测���析方法,共2章,分别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分析方法是环境监测的理论基础,本篇提供系统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篇为环境质量和污染监测,共4章,分别为水质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其他污染监测。各用一章**介绍水质、大气及固体废物监测,较多介绍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增加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内容,另用1章简要介绍了噪声、土壤、放射性、生物的污染监测及在线与自动监测。第四篇为实验教学,共1章,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有**地选择部分实验进行教学,通过实验,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使用本教材时,可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选用周学时为2学时的课堂教学与周学时为3学时的实验教学。
本教材由吴忠标任主编,吴祖成、沈学优、官宝红任副主编。**篇由吴忠标和官宝红编写;第二篇和第四篇由沈学优、罗晓璐编写;第三篇由吴祖成、马香娟、李非里编写;附录由官宝红和沈学优整理和编写。全书由吴祖成统稿,吴忠标审定。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编者所在单位诸多同事和研究生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欠缺、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