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史学引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史学引论

  • 作者:王学典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5555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1日
  • 页数:399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编纂,力图克服上述缺陷,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和前沿性。“史学概论”应该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的历史学,它比史学内部备分支学科应高出一个层次,因而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概括性。而“史学概论”的内容结构,应紧紧围绕历史学本身的理论和方法而展开,既有对历史学的理论预设及方法论的反思和批判,又有对历史学全局的鸟瞰和描述,内外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章节选
    **章 作为本体的历史
    前面已经提到,历史有两种内涵,既是“往事”本身,又指对往事的“记录”。一般说来,对往事本身的研究,称为本体论,关于对往事的记录的研究,称为认识论。就具体的历史研究实践而言,历史本体是*基本的内容,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本身的考察占首要地位,如关于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制度的研究等。对历史客体本身的认识和重建是史学研究者*起码的职责。但在理论层面,或者历史哲学的层面,近几十年来,人们的普遍兴趣已由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不再追问历史本身是如何演变的,而对历史认识的性质和形成情有独钟,这就是所谓的从思辨的历史哲学转向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了。以往反复讨论的本体论问题被悬置起来,现在很少有人谈论历史的一般进程、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模式一类的问题了。
    关于历史认识论的探究无疑大大增强了历史学家的批判反思能力,使之对自身从事的活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认识论的进展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客观的历史真相、*后的历史真理是不可能被发现的。但是,本体论研究仍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不应当就此被排除和抛弃。把历史研究归结为认���论问题,归结为主观的思想和活动,而无视历史中的客观存在和物质基础,将导致一场“演丹麦王子而没有哈姆莱特”的错误。历史哲学终究是有其不可否定和不可离弃的客观对象及其问题的。对历史本身的关注和探索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历史学*终从属于对历史过程本身的探讨,整个历史学的*终目标在于推进对历史本身的认识。本章就聚焦于历史本体问题,依据古今中外学者的有关成果,对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作一初步的探讨。
    ……
    目录
    编纂缘起
    上编 历史与历史学
    导论“历史”是“往事本身”,也指“对往事的记录”
    一、“史”之本义及其双重内涵
    二、实在的历史
    三、描述的历史
    **章 作为本体的历史
    **节 历史:在决定与选择之间
    一、历史发展中的结构性制约
    二、历史创造中的主体选择
    三、决定论与选择论的整合
    第二节 历史中偶然与必然的交响
    一、目前存在的争议
    二、偶然性、必然性的内涵与特征
    三、现代科学视野中的偶然与必然
    四、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递减的误解
    第三节 谁主沉浮:历史中的精英与大众
    一、历史舞台上的英雄
    二、群众与历史创造
    第二章 历史学的学科性质
    **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一、世纪的自然科学对历史学的同化
    二、史学对象和事实与科学对象和事实之间的差别
    三、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异同
    第二节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
    一、导致历史叙述非客观的种种因素
    二、历史学中的客观性是一个程度概念
    三、不同层面上的历史客观性问题
    第三节 历史学:既是实证的,也是诠释的
    一、历史学的实证属性
    二、历史学的诠释性质
    第三章 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节 历史是依然活着的过去
    一、被选择的历史
    二、重建的历史
    三、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
    第二节 历史价值的二重性:求真与致用
    一、求真的三种类型
    二、致用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 历史价值的内在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一、求真与致用的冲突
    二、基础历史学和应用历史学的划分
    第四节 历史价值的具体表现
    一、保存记忆:人类学本体论的需要
    二、强化民族、**和文化认同
    三、维护和普及人类*基本的价值准则
    四、为预测未来提供参照
    中编 历史学的基本层面
    第四章 历史考证:事实的确定
    **节 历史考证的必要性及其源流
    一、考证的必要性
    二、中西考证的源流
    第二节 外考证与内考证
    一、考证的基本类型与一般途径
    二、外考证:版本、校勘与辨伪
    三、内考证:由知人论世而征实考信
    第三节 考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多重证据法:殷先公先王考
    二、内在和谐原则:胡惟庸党案考
    三、演绎推理法:“三年之丧”非殷制考
    四、“问答逻辑”:谁杀死了约翰·道埃
    第四节 考证的专长与局限
    一、专长与局限共生互存
    二、应当肯认的几项传统
    三、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
    第五章 历史的叙述与编纂
    **节 与历史叙述有关的若干问题
    一、历史叙述的发生和演变
    二、事、义、文:历史叙述的三要素
    三、文史不分的传统
    四、历史叙述与历史理解的关系
    第二节 传统历史叙述的基本形式
    一、以年代为**的叙述——编年体
    二、以人物为**的叙述——纪传体
    三、以事件为**的叙述——纪事本末体
    四、以制度为**的叙述——典志体
    五、经纬的变动:叙述体裁的多样化
    第三节 历史叙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一、叙述结构的变动与早期的新式通史
    二、多种类型与风格的通史叙述
    三、通史叙述的“新综合体”与断代史、专题史的叙述
    第六章 历史解释:意义的追寻
    **节 被解释的历史
    一、历史离不开解释
    二、历史解释的依据
    第二节 历史解释的基本模式
    一、覆盖律模式
    二、理性解释模式
    三、历史解释的其他类型
    第三节 历史解释应用举例
    一、明清小农经济:“萌芽论”与“过密化”
    二、法国大革命:社会解释与政治文化解释.
    三、清代思想史:外缘因素与内在理路
    下编 历史学的现状与未来
    第七章 现代史学的基本特征:(一)研究领域的扩张
    **节 比较史学
    一、比较史学的发展历程
    二、比较方法的功能及局限
    三、比较研究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口述史学
    一、口述史学之今昔
    二、“过去的声音”:口述史学的功能与价值
    三、口述史学的缺陷
    第三节 社会史学
    一、充满歧义的社会史概念
    二、社会史的新领域
    三、繁荣过后的思考
    第四节 心态史学
    一、何谓心态史
    二、心态史:从法国到世界
    三、走向历史的深处:贡献与缺憾
    第八章 现代史学的基本特征:(二)科际整合
    **节 现代历史学走向科际整合的必然性
    一、科学的内在整体性
    二、历史学的综合性
    三、可能的误区
    第二节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整合
    一、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互动
    二、“深度描述”
    三、历史人类学在中国
    第三节 历史学与社会学的整合
    一、历史学与社会学:从对抗到合作
    二、社会学引起的历史学变革
    三、未来的道路
    第四节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一、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
    二、计量史学的兴衰
    三、新趋势:环境史的兴起
    第九章 历史学的新动向:后现代主义
    **节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哲学的挑战
    一、断裂的历史
    二、破碎的历史
    三、多元的历史
    第二节 根本冲击:历史知识的客观性
    一、知识与权力的互动
    二、历史学=文学
    三、文本与真实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具体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史学诞生的基础
    二、后现代史学的支柱:新文化史和女性史
    三、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研究
    **阅读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