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 生活禅妙
饮食禅 学禅,从吃饭开始
学禅的风气愈来愈盛,一般多从静坐入手,求能久坐,当然也有很多人祈求得到神灵感化,不过这样可能离禅愈来愈远。禅无所不在,学禅就从吃饭开始吧!
小时候听到卖冰棒的叮当声远远传来,心头就一阵清凉,买一枝冰棒坐在土地公庙后的榕树下,一口一口享受冰的清凉,那一刻,眼中、口中、心中只有冰的美味。
长大以后,来往于饭桌酬酢间,嘴里嚼的是山珍海味,心中百般思索、千般计较,饭桌上多言不及义。有时候边看电视边吃饭,有时候边翻资料边吃饭,忙得不得了,这样吃下去的不过是一碗烦恼、一碗工作,乃至和着泪水吃下一碗无聊的连续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如此食不知味地用餐。
那么应该怎么吃呢?禅宗说“吃饭时吃饭”,我现在坐在餐桌前就为了吃饭,也只能吃饭,放下工作不要为任何事烦恼,就像小时候吃冰棒一样,专心一意地吃。端起饭时手感知到碗的温热,夹菜时清楚知道手的动作,咀嚼时知道牙齿上下咬合的动作,吞咽时知道食物的味道。对于食物,不分好坏,知道自己肚子承受温饱的感觉。就这样,在用餐的时候培养觉性,下桌后再带着觉性回到日常生活中。
觉性之外,还可以培养慧观。端起一碗饭,闻到米香,想到米的成长是经过阳光、大地、雨露的滋润,经过农夫的血汗来耕耘,心想“我是多么幸运能够捧着这碗饭,在我吃这碗饭时,每天有四万儿童死于饥饿”,这样你会以感恩的心珍惜这碗饭。
吃饭时要安住当下,避免讲话,觉照动作,慢慢地吃,夹菜时甚至可以轻声默念一声菜名,目的在于提醒自己回到当下,别又给烦恼拉走了。
一般寺院“过堂”时要求食存五观,就是吃饭时要如法如仪,心存感恩,不贪不馋,适时适量,以免障道。如果能念念分明地吃,自然可以达到五观的要求,不但不会暴饮暴食,还可以借此慧观长养慈悲心。
◇放下工作,不要为任何事烦恼,专心一意地吃饭。◇食物不分坏,品其味,感其温,知其饱。◇用平等心、感恩心、惜福心、惭愧心、忍耐心吃饭,要吃出菜香,品出禅味。
步行禅 走路,也可以是享受
我们每天都要走路,但总是走得那样匆忙,把烦恼、焦虑、不安都烙印在大地上。“地无私载”,想一想大地是那么的无私无我,能承受我们所丢掷的一切,化成一片绿野平畴,开出一朵朵灿烂的玫瑰。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大地上烙印出安详喜悦的足迹呢?
上班的时候从家里走到车站或从车站走到办公室,总是那样匆匆忙忙,或是脑袋里东想西想,不知不觉走到办公室。平常在办公室,从座位到茶水间倒茶,也是那么行色匆匆,人生真的有那么紧急吗?真的需要永远在赶路吗?赶到有**倒下了,不能再赶了,那时候还有余力停下来欣赏一下人生的美景吗?你是不是也在赶路中走完一生呢?
走路的时候要全然放松,配合呼吸,三步一吸气,三步一吐气——“吸吸吸,吐吐吐”地走,当然也可以二步或四步,依个人的肺活量,顺其自然。配合呼吸的原因就是让自己知道,我现在不是想着工作或为儿女烦恼,而是觉知我在当下,在享受走路。
当你在行走途中碰到美丽的事物,如路旁的一朵野花、一滴朝露,乃至天边的残阳夕照,你可以驻足,身心一如地欣赏,这时候野花、朝露、残阳都为你而存在。如果你能安住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牵着走,慢慢地会在走路中感到清凉、自在,当这种觉受自心中生起时,你走路的方法就对了,大地也会报以微笑。走的时候,不妨注意脚底与大地接触的感觉,是那样的温润。想想大地的承受度,我们的心量是不是也应该像大地一样能涵容一切呢?佛陀在出生的时候走了七步,一步一莲花,这个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如果你能如实安住当下地走,你走路时也能步步生莲呢!
我们常会为了到达某处而走,走路时,如果能念住当下,你已经到了——到达你心灵的故乡。所以走路时,配合呼吸也可以默念:“我已到了,已到家了。”这样的人生,你还求什么呢?你还修什么呢?
当然,走路的时候也可以培养慧观,举足的时候是“生”,脚停在空中的时候是“住”,脚落地的时候是“灭”,走一步路就是一个“生住灭”,走路就是生灭的过程,这就是“无常”;觉照无常的过程只有生灭,其中找不到一个我,这就是“无我”。走路时可以依照《华严经》的教示培养慈悲观:“下足住时,当愿众生,心得解脱,安住不动。若举于足,当愿众生,出生死海,具众善法。”学习以更大的心量,在举手投足之间,将自己所得回报一切众生,愿大家都能走出苦海。
许多人学禅求神通,期盼能够隔空取物或飞檐走壁,有些邪师也以此招徕学生。一行禅师说过:“人类*大的神通就是能够在地面上自在地走路。”想一想水中的鱼儿、空中的苍鹰有这种本事吗?在太空待上两个月以上的人,人们通过视讯问他们*渴望的事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踏在地球的土地上”。每一个人本来视野通具足,无须外求。心外求法,终究一无是处。
◇配合呼吸走路,三步一吸气,三步一吐气。◇让走路成为一种享受,一切美丽生自安在当下的心。
微笑禅 生气,请微笑
每天早上我们都是模模糊糊地张开眼睛,因此也是迷迷糊糊地过**。从今天起,每当你张开眼睛时,请微笑迎接**的开始,因为微笑代表你处于灵明觉知的状态。
在繁忙的工商社会,有些人好像失去了笑容一般,永远挂着一张扑克脸,在自己和他人之间筑起一道厚厚的墙。事实上,每个人的心田都有微笑的种子,如果你**不去浇水,它就**不开花,久而久之,种子全都干死了之后,这个人的脸上也就找不到笑容了。
微笑不必花你一毛钱,如果大家都能以微笑相待,这个社会将充满祥和之气。多少艺术家尽其一生捕捉留存嘴角的轻浅一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含藏了人类多少生机!
很多人花大把钱想留住青春,用尽办法去整形改颜,其实只要能对人微笑,青春早已驻足在你的脸上。只要轻轻一笑,就能松弛脸上数千条肌肉,扫除内心的烦恼,同时还可以让别人分享你的喜悦。
佛家布施,若能时时保持喜乐的心对人微笑,就是*好的法布施和无畏施。一个人若能对他人微笑,那么当他听到鸟儿歌唱,看到花儿绽放,也都能会心一笑。微笑可以化解别人的敌意和烦恼,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因为微笑含藏着迷人的能量。*近坊间兴起微笑社团,他们教人如何开怀大笑,这真是一个善的种子。
禅宗有一则拈花微笑的公案,因为迦叶尊者的这一微笑而开启了禅宗千古的宗风,每当有弟子开悟时,禅师莫不以微笑印可,微笑可以说是人类的天语。看到弥勒菩萨的笑了吗?“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如果以笑口常开的形象作为禅观的对象,可以体证第三禅。修行喜心,就是对治嗔心、妒心的*好法门。
婴儿以微笑表达满足,不相识的人以微笑表示善意,为什么你却吝于对你周围的人,对你*亲近的家人微笑呢?因此当你悠闲的时候请微笑,听音乐的时候请微笑,生气的时候深呼吸三下后请微笑。
今天开始,下班回到家时,请以微笑对待你的家人,你将发觉,微笑是你能给他们的*珍贵的礼物。夜深的时候也请以微笑入眠,因为这样的**你才没有白过。
◇微笑代表你处于灵明觉知的状态。◇保持喜乐的心对人微笑,是*好的法布施和无畏施。◇夜深的时候以微笑入眠,这样的**才没白过。
扫地禅 心镜,时时拂拭
扫地对一般人而言似乎是轻而易举之事,但大多数人却不屑去做,尤其是男人,多半把这类事归责于女人。其实,人生的事本来是吃饭睡觉,哪里分什么男女?不过在想通这个道理之前,做些家事倒可帮助修行。
家中如果**不扫地,尘垢将积一寸;一个星期不清理,垃圾将堆满厨房。然而从出生到现在,你清扫过你的心吗?如果一个人的心识有形有相,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座垃圾山。
所以扫地不是轻而易举的家务事。拿起扫把慢慢地扫,念念分明地觉知自己的动作,挥手的节奏配合呼吸而且不疾不徐,知道我正在扫地,此刻只有手的使力和飞扬的尘埃,没有其他念头。
扫地也可以培养慧观,观照内心如山的垃圾亟待清扫。扫地的时候,就像在清扫你心中的垃圾一般,此时的念头可以随着手的挥动,观想一帚一帚地清理过去积累在心中的负面情绪,扫除内心不好的念头,以及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怨怼。愤怒、嫉妒、沮丧、悲观等负面情绪,长期在心中积累会造成一个人的身心官能病症,慢性病甚至癌症多因此产生。扫地时通过观想扫除这些负面情绪,对于身心也有**作用。
扫完地后,不管是拖地板或是以布擦拭地板,你也可以观想在擦拭蒙尘的心灵一般,愈是角落的地方,愈是你不自觉的地方,其中有非常微细的贪心、嗔心、痴心、慢心和疑心,察觉它,慢慢地抹去它。因为尘垢太厚,不是一次就能清理干净的,贪嗔等习气必须在每次对境现形时,察觉它,革除它,要很久才能根除。
《六祖坛经》中神秀的那首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般人受了六祖惠能另一首偈的影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总觉得神秀的意境不够高远。但一般人如果时时观照自己蒙尘的内心,把心扫得如明镜一般,对境不染,则离道不远了。
因此,当你看到家中脏乱了,应立即想到你的心是不是也该扫、该擦拭了。如此慢慢地擦拭,你能从中发现乐趣,事实上,它也是很好的修行法门。哪**当它真的被你擦拭得一尘不染时,就能“照天照地照大千”了。
◇把心当做自己的家,常清扫,勤净化。◇如扫地般,把内心不好的想法扫除。◇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浮尘所染照出的便是面目全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