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西美术比较 修订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西美术比较 修订版

  • 作者:孔新苗
  •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3026035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35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将对中西美术的比较阐释局限于古典时期,或停留在点与点之间的比较联想,而是从“审美现代性”切入,建构了中西美术自古至今历史演进双线并行的比较阐释构架,从中定位、考察了丰富多彩的中西艺术思潮与美术创作现象,从而在比较中揭示了中西美术各自的文化品格、语言形态和变革动力特点,以及在现代世界中的交融演变和冲突关系,使比较研究的视角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问题意识。二是作者的比较研究关注方法论,关注当代思想界的新成果,并力图在美术研究中利用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引发新思考。该书2002年**出版,再版多次。本次重新修订不仅添加了新内容,也对整书进行了全面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文章节选
    **章 引言:审美现代性与中西美术比较
    第二节 现象:中西艺术的互识与误读
    一、中国艺术求变的期待视野
    当然,变革中的中西社会不仅在既往的文化传统上有巨大差异,在面临的现实变革问题上也同样存在极大的不同。如果说前面的阐述表明了在脱离古典封建社会进入现代民主社会的变革中,中西之间有一些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相同课题的话,那么在时间的维度上,对中国来说西方因其近代启蒙运动的发生早和变革路径与成果的鲜明,而自然成为影响中国变革的榜样。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这些……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从现象的角度看,中国对西方的期待视野和理解角度,从一个侧面标示了中国变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所企求的目标。
    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一代大师,宗白华先生对现代审美在中西社会变革中的意义是这样分析的:
    中国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与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因而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不能解救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
    ……
    目录
    **章 引言:审美现代性与中西美术比较
    **节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审美”
    一、解读“现代性”的多重角度
    二、把握“现代审美”的两面性特征
    第二节 现象:中西艺术的互识与误读
    一、中国艺术求变的期待视野
    二、中西艺术的互识、误读
    第三节 方法:比较研究与比较美术
    一、比较思维与比较研究
    二、比较美术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观念·中西艺术审美比较
    **节 古典艺术的和谐理想
    一、东方的“心理和谐”与西方的“形式和谐”
    二、内向的“境生象外”与外向的“类型典型”
    第二节 近代艺术的创作嬗变
    一、从“怪趣”到“俗像”的和谐裂隙
    二、从“风格”到“本能”的个性张扬
    第三章 传统·中西古典建筑、雕塑比较
    **节 “木架”与“石柱”——中西建筑古典传统比较
    一、材质与时间
    二、结构与空间
    三、“数”与中西建筑文化传统
    四、中西城市、园林设计比较
    第二节 “象征”与“形象”——中西雕刻的文化“用法”特点
    一、初始的路径——“藏”与“看”的差异
    二、演变的用法——“想象”与“讲述”
    第四章 语言·中西绘画传统与时代变革
    **节 “视觉空间”与“心理空间”——中西古典绘画语言比较
    一、西方画家的“开窗”之技
    二、中国画家的“丘壑”之意
    三、造型——以客体显主体
    四、写意——从笔墨辨雅俗
    五、“色”的视觉功能与“墨”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精神的“形式”与“形象”——中西艺术的现代性变革
    一、从“印象主义”到“波普艺术”
    二、从徐、林、李、潘看中西交汇
    第五章 范畴·中西艺术学的理论视界
    **节 中西古典艺术理论运思空间比较
    一、二元张力——审美的生存论视界
    二、逸格整合一生存的审美论境界
    第二节 当代艺术的文化美学意识形态
    一、前卫艺术的人本特性与主体虚无
    二、“丑”与“荒诞”
    三、审美解放的文化理想与历史境遇
    四、从“写实”到“现实主义”
    五、多元共生的世纪之交
    余论 新媒体视觉文化与中国书画艺术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清晰的线索,将中西美术自古至今的审美理想嬗变,形式语言演化、思潮与批评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用具体的案例和精练的阐释,对中西美术的典型特征及其演变线索进行了归纳与提炼,是目前本领域相关研究中比较完整而有特点的成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