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正在不断转移。产业结构**转移发生在两个层次上:产业部门内部**的转移和产业部门之间结构**的转移。所谓产业结构的内涵式软化,即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性劳动的比重减少,而研究、设计、开发和信息服务等服务性劳动的比重增加,这种软化既表现为“硬产业”中科技知识等“软要素”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软产业”内部智能投入的增加。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即产业部门间的层次推移,主要表现为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产业结构软化对西方发达**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产业结构的软化在一定时期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西方发达**产业结构日趋软化,生产手段和方法日趋自动化,生产过程日趋集约化和**率化,这些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次,产业结构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发达**经济的稳定增长。其原因如下:一是大批高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抵补了“夕阳产业”衰退的负增长效应,同时,还吸收和弱化了周期性经济危机对工业物质生产部门的冲击影响。二是产业结构的软化,使西方发达**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而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间歇停滞时间缩短。三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工业等物质生产部门对市场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对商品库存规模、产销活动等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际操纵能力大大增强,在经济危机来临前后以及危机过程中,能够较为迅速地、准确地掌握市场供需变化,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变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的深度和冲击力。
再次,产业结构的软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产业实现自动化的过程,因而必然加剧某些产业部门的失业。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一软化过程也在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扩大新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