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论部分
恩 格 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月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a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目.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除了在实践中学习之外,还应当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经济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等等无一不渗透在其著作之中。因此,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成为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本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今天在大学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应该是他们必练的基本功。这对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却缺乏一本适合当前师范高等专科政治教育专业师生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过去所编选的原著读本,由于各种原因,已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和教学要求。为此,有必要编选一本新的选读教材,以满足新形势下教学的急需,而本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产物。
然而,对于原著选读来说,如何编选是一大难题。马克思主义原著浩如烟海,经典名篇不可胜数。要从中编选出既能全面反映不同时期不同**精神风貌,又能完整准确体现马克思主叉精神实质、且篇幅恰当,适合当前教学要求的经典篇目,确非易事。为此,我们史能根据专业特点确立一些相对的编选原则。具体说来,我们遵循的编选原则有三个。
其一,科学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历来倡导科学精神,追求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既有自己发**展的历史进程,又有自己内在的逻辑结构。一般说来,马克思主叉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