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笔者接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合作邀请,改编D.C.Giancoli的Phvsics for·Scientists andEngineers’with。Modern Physics,3rd edition一书。
在二十多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工作和三年多的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国内外教材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国外**的物理教材不仅在语言上地道流畅,而且还附有大量的图片和事例,生动有趣,对新问题的引出和重大物理事件的叙述也引人入胜,具有提高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此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显着特点,就是注重从人文的角度反映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物理学的进展,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相结合,物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联系和指导作用等方面的阐述也都非常贴切和精辟,尤其是现代物理部分更为精彩。
国外物理教材的不足在于,系统和结构上不如国内教材那样严谨,有些在内容归类和章节编排等方面也不如国内教材那样有序合理。在理论深度上也较为欠缺,如经典部分中高等数学的应用较少,电磁学中介质内容的讨论也不够全面。
不过,论及在双语教学中,直接引用国外**教材,将其优点充分展示给我们的学生,相比其结构上的不紧凑和难易程度的不吻合,优越之处还是远远胜过这些不足的。而且这些不足也可通过教师的讲授加以弥补。而其中所带来的*大问题还应属与国内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相重叠的那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已完成,不属于“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的范围(如静平衡、几何光学等),但它们在国外教材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就加重了使用者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很不利于这些**资源在国内的推广使用。
笔者在近几年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工作中,一直盼望能有机会将中西精华合璧,尽可能融合各家所长,弥补不足,整理出一套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满足双语教学需求的教材。现在终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将上述想法、渴望变为现实,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为将这部**教材改为适我所用,为**资源本土化的尝试工作打下良好开端,笔者自接受这项工作后,一方面细读原著,仔细体会作者的想法、写作特点,一方面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同行交流修改方案,与出版社的同志反复沟通,从他们那里了解*新的来自全国各层次学校的不同需求,再结合多年教学中摸索出的经验、体会及双语教学中的切身感悟,反复推敲,几经易稿,*终确定了改编方案。在改编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在不破坏原著风格的基础上,力求符合我国“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
(2)对有些我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如所占篇幅不大,删去后却会影响前后衔接的,予以保留。例如,原著中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除删掉些不很重要的、简单的例题外,并未做大改动。我们认为这样既可保证内容的顺畅连贯,又有助于学生尽快地适应双语教学。
(3)兼顾教材使用的受众面,尽可能适应国内理工科各专业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需要。
(4)原著中有些内容虽不属于“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但写得非常精彩,且有益于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物理学发展,可给教师以选择余地,改编中加“*”号以示与必学内容区别而作为阅读内容保留,与原内容所配的不重要的例题和小结、思考题、习题等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