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性的市场之后,全球一切**的生产和消费愈来愈具有世界性。“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①由于工业革命���影响,运输手段的改进,欧美的经济实力首先得到了扩张。为了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欧美一些经济强国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在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经济落后的**和地区的经济交往中,采取暴力与强制的手段,开展不公平的经济交往,甚至不惜通过战争,使亚、非、拉许多**和地区相继沦为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疯狂的经济掠夺,必然引起这些**和地区人民的顽强反抗。因此,这种掠夺与反掠夺的斗争成为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经济关系的一大特色,并成为以后国际经济关系领域内的“南北矛盾”的历史渊源。
在对经济落后的亚、非、拉**进行掠夺、剥削的活动中,为了争夺世界市场,瓜分经济利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问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种争夺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之后,表现得更为激烈,在无法调和时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这种矛盾激烈冲突的结果。而战争并未能消除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在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仍长期存在。
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从而为国际经济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经济关系成为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主义**作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新的力量不断崛起的同时,许多亚、非、拉**和地区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在政治上取得了独立,并开始致力于本国经济的振兴。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近百个**和地区相继独立,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中的平等一员,给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国际经济关系的现状
1.现存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
国际经济关系发展到今天,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全球化进程中*为活跃的领域。经济全球化首先体现为生产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已完全依赖于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带来的新一轮国际分工正开始对现存国际经济关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际经济法根据所调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国际经济关系通常被划分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以及国际税法等几大块。这几块构成了国际经济法的各个分支部门。上述分类固然有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如果从国际经济关系的实际出发,国际经济关系又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法人、自然人之间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国际经济交易关系;其二是**与国际组织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管制而形成的国际经济管理与管制关系。这两个方面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它们之间不仅主体之间的地位不同,而且调整这两种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手段也存在着差异,前者主要用私法手段,后者则主要用公法手段;所适用的法律原则也有所区别,前者往往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后者则以法律规范的强制自动适用为原则,排除了被管理与管制的相对人选择的可能;此外,对于这两类国际经济关系所产生的纠纷的处理机制的制度安排也有较大差别,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规则,以及实务等诸方面考察,根据国际经济关系的上述区分来设定国际经济法的规范体系与学科体系,来表达国际经济法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完全可以成立的,而且也会对学习研究国际经济法提供一条清晰的思路。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贸易、投资、金融、税收诸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因此,仍按传统的切块方式表达国际经济法的各个部分,难免会有些界限无法廓清。因此,本教材根据国际经济关系的客观实际,尝试从调整国际经济交易关系的法律规范和调整国际经济管理与管制关系的法律规范两个层面系统介绍国际经济法的主要制度。考虑到国际经济关系的整体性,在介绍国际经济法对国际经济交易关系和国际经济管理与管制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之后,本书专门介绍国际经济法的特殊主体——国际经济组织,以及解决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法律制度。
本书通过介绍国际经济法学科横向和纵向的基本框架,力求引导学生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经济活动中所涉法律问题的能力。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法学和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国际经济法入门之用,也可作为法律职业者在涉外诉讼、仲裁活动中的参考用书。
本书由浙江大学翁国民教授与其弟子应坚和蒋奋老师合作编著。其中,翁国民负责编写导论、国际经济交易关系的法律制度、商事仲裁制度部分;应坚负责编写保护和管理外资的国内立法、双边协定和多边安排、投资争端解决制度、协调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与国际经济组织法律制度部分;蒋奋负责编写对国际贸易管理管制的法律制度、控制金融风险的国际国内法制、WTO组织制度和其框架下的争端解决制度和国际民事诉讼制度部分。全书*后由翁国民统稿、定稿。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学界前辈和同仁已有的大量成果,在此谨表诚挚谢意。囿于作者水平,书中所存不足尚祈读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