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含义 环境管理是现代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关于环境管理的含义现在尚无一致看法。但通过30多年环境管理的实践,人们对其基本含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70年代以前,尚未有明确的环境管理的概念,但实际上已经在进行着环境管理工作。所以,这一阶段的环境管理是指对于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的控制活动,这也就是狭义的环境管理。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后认为,发展是既满足人类的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承载能力,确认协调环境与发展目标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
目前我们对于环境管理的概念是这样认识的:“从人类一环境系统出发,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对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进行干预或施加影响,以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这一目标的管理活动”。
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学规律与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管理主要是管理人类的活动,通过管理影响人的行为,使人类环境质量与自然环境质量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平衡,这就较为明确地说明了环境管理的含义。
1狭义的环境管理
狭义的环境管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比如没能把维护生态平衡纳入环境管理的内容,没有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揭示环境管理的内涵,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认识水平的局限,但是狭义的环境管理有其积极��值,主要表现在:
**,狭义的环境管理概念打破了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统治二百余年的资本主义“自然资源利用”这一古典理论的束缚,鲜明地提出不但要利用环境,而且要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施加影响”,即要保护环境。这一论点具有划时代意义。 随着全球性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加剧,世界各国政府都普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尤其在发展中**迫切的发展需求、有限的资源承载力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寻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己成为当今科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对生态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从而寻求人的活动与自然协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自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统一认识和共同战略之后,它也就成为解决生态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选择。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以公平性为准则的可持续性和和谐性的发展,也是理性逻辑维、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统一。
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是一切环境工作的基础,对环境进行系统的规划有利于其朝着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环境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则是对规划工作的贯彻和执行,也是保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三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生态学注重自然界资源流动的整体循环效率,生态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据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今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些概念,如生态环境、生态问题、生态平衡、生态危机、生态意识等,都是与具有广泛包容性的生态学密切相关的,已成为生物学和环境科学共同研究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