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西方社会思想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西方社会思想史

  • 作者:于海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1461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587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西方社会思想史》阐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末西方社会思想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及中古社会思想、近代社会哲学、古典社会学和当代社会学。全书篇章结构严谨,史料繁简取舍合理,一反大量资料的简单罗列的通常弊病,突出论述在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和流派,较好地提示出这门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社会思想史》**版获第三届全国**教材一等奖,获2001年**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西方社会思想史》第三版将于2007年初推出,并已列入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
    文章节选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
    2.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初尝试
    如果我们把社会科学理解为人类理智对社会制度和人类行为的系统研究与独立自觉的认识,那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智者学派中,我们已可发现致力于社会分析的*初尝试。
    在考察希腊社会思想的起源时,应注意其思想渊源及社会背景。从思想脉络上看,智者学派代表了希腊哲学的一个新阶段:人类学阶段。这场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哲学运动,被马克斯·韦伯称之为“哲学的突破”,“它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与这种认识随而俱来的是对人类的处境本身及其基本意义有了新的解释。”①这种理性认识新在**它抛弃了超自然的解释而诉诸自然的解释,几乎所有的早期哲学家都以“论自然”为其著作之标题。“自然”这个概念的基本标志是“永远像它自己本身”,②自然的解释意味着���自然本身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无假乎神意或怪异力量的干扰。第二,它是合理的,即它对问题所作的回答是有根据的,是要诉诸于论证的,而不是独断的宣称。①第三,它是为求知而求知,全心全意追求真理,总是追随着论证,走到论证所引出的结论上去,而决不受制于真理以外的任何因素。②这几点构成了希腊理性认识的要义,是为希腊大多数哲人所持的共同信念。新的解释*初集中在自然方面,“表现为对自然的秩序及其规范的和经验的意义产生了明确的哲学概念。从此希腊的世界不复为传统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所任意宰割,而是处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之下了。”③当新解释转向社会生活时,“哲学就被从天上召回人间,进入城邦,甚至步入家庭,让它思考生活与道德,善与恶。”④希腊的自然哲学阶段便让位于人类学阶段,开始了希腊社会科学的前史,智者学派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造成希腊科学的转向及社会思想兴起的更直接、更主要的原因乃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势,尤其是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其作用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民主政治生活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需要;第二,民主制提供了有利于社会思想产生、繁荣及发展的社会条件;第三,民主政治实践决定了社会思想的内容、方法及方向。
    先谈**点。智者学派兴起于公元前5世纪,此时希波战争刚结束,古代希腊世界进入其全盛时代:伯里克利(Pericles,前500-前429)执政时期。人民饱经战祸,经验丰富,他们经历过斯巴达的寡头政体与雅典的民主政治,战争中与波斯的专制君主也有接触,在复杂的刺激与反映中,自然会促进思想的活跃与繁荣。当时雅典
    ……
    目录
    **章绪论
    1.1为什么要研究社会思想史
    1.2社会思想史研究什么
    1.3怎样研究社会思想史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
    2.1智者学派:社会分析的*初尝试
    2.2柏拉图:理想国
    2.3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2.4城邦制度的背景与城邦社会学的视野
    2.5斯多葛主义:大一统世界的社会思想
    2.6罗马斯多葛主义的社会思想

    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思想
    3.1奥古斯丁: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3.2托马斯阿奎那:天恩与人性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
    4.1文艺复兴的社会历史背景
    4.2马基雅维里:政治与道德相脱离
    4.3布丹:主权论
    4.4莫尔:乌托邦
    4.5宗教改革

    第五章17世纪社会思想:古典自然法
    5.1近代自然法:历史遗产与时代特征
    5.2自然法学说的人性观
    5.3自然状态
    5.4社会契约论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
    6.1启蒙运动
    6.2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法
    6.3卢梭:自然与社会
    6.4法国唯物主义
    第七章18世纪苏格兰学派社会思想
    7.1苏格兰启蒙运动
    7.2休谟:人性的科学
    7.3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7.4社会变迁与社会结构理论

    第八章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社会思想
    8.1康德: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
    8.2海德尔:文化科学
    8.3黑格尔:市民社会

    第九章19世纪初期社会思潮
    9.1保守主义
    (1)历史的、民族的、浪漫的人性观
    (2)社会有机体论会纽带:传统、道德与宗教
    9.2自由主义
    (1)个人主义
    (2)功利主义
    (3)自由放任与自发的社会秩序
    9.3空想社会主义
    (1)启蒙主义的人性观与社会观
    (2)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
    (3)社会主义目标的理想社会
    (4)圣西门:工业社会理论

    第十章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
    10.1实证主义及其来龙去脉
    10.2孔德:实证科学
    (1)思想来源及研究旨趣
    (2)人类知识的进步规则与社会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3)研究方法
    (4)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10.3斯图亚特穆勒:实证主义唯名论
    10.4斯宾塞:进化论社会学。
    (1)社会有机体
    (2)社会类型:尚武社会与工业社会会与个人

    第十一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主义社会学
    11.1心理主义
    11.2心理进化论
    11.3民族心理学
    11.4集团心理学
    11.5摹仿论
    11.6本能主义
    11.7精神分析学的社会思想

    第十二章社会学主义
    12.1社会学主义
    12.2涂尔干:社会学主义
    (1)思想来源及学术旨趣
    (2)社会学的对象及其性质
    (3)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4)宗教社会学
    (5)自杀的社会学研究
    (6)整体论与功能分析
    12.3社会学学派
    (1)《社会学年鉴》
    (2)莫斯:社会事实的完整性
    (3)社会学学派的其他成员

    第十三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与人文主义社会学
    13.1世纪之交社会学的转折: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13.2狄尔泰:“历史认识上的康德”
    (1)生命与体验
    (2)社会生活的主观性、整体性及历史性
    (3)理解概念
    13.3李凯尔特:历史科学的方法论与价值论
    (1)个体化方法
    (2)文化科学:价值领域
    13.4滕尼斯:Gemeinshaft und Gesellschaft
    (1)心理主义、意志主义社会观
    (2)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
    13.5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1)社会学的对象与领域
    (2)形式社会学
    (3)历史与文化社会学
    13.6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
    (1)思想来源及学术旨趣
    (2)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
    (3)宗教社会学
    (4)政治社会学

    第十四章美国主流社会学(一):互动理论
    14.1实用主义与互动理论
    14.2詹姆士:多元的自我
    14.3杜威:调适与互动的社会心理学
    14.4库利:“镜中自我”
    (1)社会生活的有机观
    (2)“镜中自我”
    (3)首属群体方法论
    14.5托马斯:“情境定义”
    (1)《波兰农民》一书的方法论观点
    (2)“情境定义”
    14.6米德:自我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思想来源
    (2)人类互动的实质:符号的互动
    (3)自我与社会
    14.7符号互动论

    第十五章美国主流社会学(二):功能理论
    第十六章美国反主流的社会学,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现象学社会学
    第十七章批判的社会学
    第十八章后工业社会理论
    第十九章走向新千年的社会理论
    **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
    ……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目前国内几本同类教材中*有特色的一部。全书篇章结构严谨,史料繁简取舍合理,一反大量资料简单罗列的通常弊病.突出论述在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理论和流派,较好地提示出这门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这是学说史教材*关键的要害。
    这部近年来西文社会学史研究中****的佳作,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现在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苏国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