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环境影响评价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环境影响评价

  • 作者:田子贵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545819
  •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 页数:284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对大气、水、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评价做了详细介绍。此外,对区域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风险评价等也做了介绍。章后附案例分析、本章小结和思考与习题,便于学习掌握。
    目录
    1 绪 论 11 环境 111 环境概念 112 环境特征 12 环境影响及其评价 121 环境影响 122 环境影响评价 1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3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发展 132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依据 133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2 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 21 环境保护标准 211 环境保护标准的概念 212 中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213 中国环境标准现状 214 环境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22 环境目标 221 环境目标 222 环境容量 3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3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311 目的性原则 312 整体性原则 313 相关性原则 314 主导性原则 315 等衡性原则 316 动态性原则 317 随机性原则 318 社会经济性原则 319 公众参与原则 32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321 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分类管理 322 环境影响评���项目的监督管理 33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3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33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33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4 工程分析 41 工程分析 411 工程分析原则 412 工程分析方法 413 工程分析内容 42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21 污染源调查内容 422 污染源调查方法 423 污染源评价 43 清洁生产及清洁生产评价 431 清洁生产 4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433 清洁生产与评价等级划分 434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51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5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确定 52 大气污染源调查 521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筛选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523 二、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524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53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31 利用现有例行监测资料 532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533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目的与方法 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543 烟气抬升高度计算 54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估算 54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54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547 **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与建议 案例分析 6 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611 评价等级划分依据 612 地表水环境评价的基本要求 613 水环境评价的任务 614 地表水评价工作程序 62 水环境现状评价 621 水环境现状监测调查 622 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63 水环境影响预测 631 水环境预测模型 632 水环境预测模型选用及预测参数估算 633 预测内容 64 水环境影响评价 641 水环境影响评价 642 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 案例分析 7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71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7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713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7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2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72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7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73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732 生态环境防护、恢复、替代方案分析 733 生态环境风险分析 8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81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812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要求 813 评价工作级别的基本要求 814 环境噪声评价工作范围 815 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程序 8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821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822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83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 831 预测模式 832 预测模式选用 833 预测结果统计 84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841 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内容 842 噪声**对策 案例分析 9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91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1 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及监测 912 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913 土壤环境容量 92 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21 土壤中污染物运动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922 土壤退化趋势预测 923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分析 10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0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念与特点 10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限性 101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01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01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类型 10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0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目的及意义 102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02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03 区域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1031 区域环境容量分析 1032 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104 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041 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042 区域开发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105 区域环境管理计划 1051 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 1052 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建立 1053 区域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案例分析 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 1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11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112 社会经济评价范围 11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经济学概念 11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1121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 1122 社会经济效果 11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131 专业判断法 1132 调查评价法 1133 费用-效益分析 案例分析 12 环境风险评价 121 环境风险及环境风险度量 1211 环境风险的识别 1212 环境风险的分析 1213 环境风险背景及评价标准 1214 环境风险评价度量方法 122 环境风险评价 1221 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任务 1222 环境风险评价的对象 1223 环境风险评价程序 1224 环境风险评价 122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 案例分析 13 信息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31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系统 1311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共享的发展现状 1312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 1313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1314 中国环境法规与标准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132 中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共享系统 1321 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简介 1322 数据分析模型和统计模型 1323 全国工业污染源数据信息库的网络界面 1324 共享信息查询 133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共享系统 1331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简介 1332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建立 1333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界面 1334 中国环境统计信息库的Internet网络查询 134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 1341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简介 134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的信息查询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附录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附录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附录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附录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