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墨迹——曾子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墨迹——曾子墨

  • 作者:曾子墨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35434234
  •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01日
  • 页数:221
  • 定价:¥2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凤凰卫视一直以来都拥有**的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出色的美女主持人,从吴小莉,到陈鲁豫,现在一个名叫曾子墨的美女主持人又走进了观众视野。
    当她的同学正为高考焦头烂额时,她已因“总分永远**”获得了保送中国人民大学的资格;当梦想留学美国的本科生、硕士生们向托福600分冲刺时,18岁的她以660分的骄人成绩夺得北京市**;当同窗们还在忍受着枯燥的课程,她已持全额奖学金踏入美国常春藤名校;当哈佛女孩刘亦婷还在大学门口徘徊,她已当之无愧成为华尔街的明星;当在摩根斯坦利的事业似乎已达到**,她又毅然决然投身凤凰卫视追寻梦想的真正生活……
    她,就是曾子墨,一个美丽的,坚定的,有着巨大能量的女孩。她将自己的成长历程结集成书,推出首部作品《墨迹》,清晰展现了一个女孩梦想照进现实的道路,励志传奇,激动人心。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
    文章节选
    中国人习惯于高考定乾坤,但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却截然不同。
    没有统一的高考,也没有各大学自定的入学考试,学生们只需要在中学毕业前参加一个名为SAT的标准考试,分数作为录取参照之一。此外,就全看中学成绩、申请作文、**信和课余工作的履历了。
    是否具备**潜质成为美国大学*强调的录取标准之一。每所大学都要求申请人在填表时,把自己作为“***”的经历完整记录下来。
    中学时,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小学时,又是“三道杠”的大队长,回答这个问题,我并不缺少素材。
    然而,另一个问题却让我为难了。那就是,Have you done any community service?If so,please describe them. (你是否从事过社区服务?如果是,请详细描述。)
    Community Service?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我跑去咨询在人大留学的美国学生Nancy,到底什么是Community Service?
    “什么?你竟然不懂Community Service?”Nancy瞪着大大的蓝眼睛,眉毛高高地快挑到天上去了。
    “真的,我从来没听说过社区服务!”
    Nancy这才恍然大悟,说:“也难怪,你们的学校只教学生考试,学生根本不和社会接触!我们在美国,从小就做义工!”
    经过Nancy解释,我才明白Community Service*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义工”。美国社会强调社区自治,无论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认为做义工天经地义。从孤儿院到医院,从流浪者救济**到社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义工的身影无处不在。
    对义工了解得越来越多,申请表里的问题也让我越来越困惑。我是应该迎合美国人的传统,胡编乱造,写得天花乱坠?还是干脆说中国没有“义工文化”,所以我没有做义工的经历?
    犹豫再三,*终,我选择了真实。
    “我曾经去幼儿园教英语,还曾经在荒山上植树,但在我看来,这远远达不到义工的标准。做义工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然而在中国的学校,高高的围墙给了学生一片世外桃源,却也让学生与世隔绝。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学校没有鼓励大家做义工,为什么中国社会缺失义工文化,但我相信,中国人是*有爱心的,也是*愿意帮助他人的。总有**,义工会遍布中国。”
    当我坦诚并且毫无修饰地写下这段话时,我并没有想到,正是这寥寥数语,帮助我走进了美国的大学。
    一年以后,当我出现在达特茅斯为国际学生举办的迎新派对上,一位胖胖的美国老太太在嘈杂的人群中找到了我。
    “我叫Judith。你是子墨吗?从中国来的?”Judith讲话的速度飞快,一口气说下来,没有任何停顿,洋溢着热情笑容的脸上,好像有一种迫不及待。
    “是啊……”
    我的话音刚落,Judith就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热烈得有些夸张的拥抱。然后,她笑容可掬地高声说:“欢迎!欢迎你来达特茅斯!我在录取办公室工作,读过你的申请。虽然你没有真正做过义工,但是我们都欣赏你的诚实,也喜欢你的思考!在达特茅斯,你会有很多做义工的机会!”
    Judith的话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作为录取官员,每年她要审阅上万份申请材料。我不曾想过,我的坦诚居然会给她如此深刻的印象。可见说真话,自有说真话的魅力。
    录取过程中,Judith记住的不仅是我的坦诚,还有我的作文。欢迎新生那天,Judith还告诉我,读了我的作文,她热泪盈眶。
    申请美国的大学,作文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达特茅斯的作文题也处处体现着美式教育思想,其中**个题目就是“描述一位对你影响*大的人”。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想到了我妈妈。
    我妈出生在一个国民党高官的家庭。尽管连年战乱也曾经让儿时的她颠沛流离,但毕竟在1949年以前,更多的时候,她是人人羡慕的“赵家二小姐”。七、八岁的年纪,她就跟随大人,坐着军用专机,在不同城市间飞来飞去。刚过10岁,长辈的副官就手把手地教她自己开着吉普车,在城里四处转悠。
    然而,对腐败官僚的痛恨,还有对新中国的美好向往,却让年轻的她抛弃家庭,远离亲人,成为了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
    于是,和50年代所有热血沸腾的青年人一样,我妈也轰轰烈烈地投入到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中。
    “文革”期间,我妈*终没有幸免于难。那时,她已经在人大教书。作为有着海外关系的国民党后代,她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地被打成了“里通外国”的“反革命”。
    在那段颠倒黑白的岁月里,即便红卫兵把10个毛主席像章硬生生地用别针穿透皮肤、别在她的10个手指上,扎得双手鲜血淋漓,她也不愿意承认,她背叛了**。
    那十年的不堪回首,我妈很少提及,即使说起了,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但是,艰难岁月中的亲情、爱情,她却一再提起。
    我曾经问她,那些没有光明、没有希望的日子,她怎么度过?
    她淡然一笑,说:“还有你爸爸,还有你姐姐和哥哥,为了他们,我也得活下来。”
    我妈不止一次地告诉我,即使是在众叛亲离,甚至连她的家人也劝我爸和她离婚、划清界限时,我爸对她也始终不离不弃。我妈被隔离审查时,我爸专门托人送进去一瓶她*爱吃的辣椒油,瓶底隐藏着一张纸条,叠得小心翼翼,上面有我爸亲手写的10个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到那些熟悉的字迹,我妈泪流满面。她把字条藏在贴近心口的内衣口袋里,每当夜深人静,就会一次次拿出带着她体温的字条,在冷冷的月光下看得出神。
    重新站上讲台后,她依然是*好的老师。那时,她和我爸说得*多的就是:“十年,耽误了太多时间,现在一定要把荒废的光阴都补回来!”
    多年后,我问过我妈,她是否曾经后悔,后悔没有去台湾,去享受“赵家二小姐”的荣华富贵?每每此时,我妈总是一笑而过:“我要去了台湾,遇不到你爸,怎么还会有你啊?”
    这就是我妈妈的故事,也是我在申请达特茅斯时所写的命题作文。作文里,我的英文远远算不**畅,但我想,一定是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打动了Judith,也打动了其他的录取官员。
    后来到了美国,在一次中国学生的聚会上,谈起申请作文,一个女孩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还不如说张艺谋是对你影响*大的人呢!你的作文,他的电影,都只会描写‘文革’,描写中国人的苦难,来换取老美的同情和眼泪!”
    目录
    我的纯真年代
    和“牲口”有缘
    历史老师
    18岁的选择
    转弯的青春
    年轻的“托派”
    命运的偏爱
    真话的魅力
    让“老美”热泪盈眶的作文
    “超**”**信
    “不相信你能得到奖学金!”
    万里之外的援助
    达特茅斯,我的大学
    惊艳校园
    美女教授Karen
    一个人的考场
    她的英文如此**
    “我一哈腰鬼子你就得死!”
    校园打工
    生命裸奔
    走进陌生水世界
    大麻,美国式的青春放纵
    夜探“兄弟会”
    走进华尔街
    华尔街的磁力
    “借”一身套装去面试
    投资银行的美丽风景
    军训经历,征服投行副总裁
    与“恶人”斗法
    “不惜代价,一定要雇佣!”
    明星制度,我*后的选择
    纽约旧事
    尊严
    渴望忙碌
    写在脸上的:Enthusiastic
    被“遗忘”的心结
    决心说No!
    ……
    新浪争夺战
    凤凰
    我和家人
    点点滴滴
    编辑推荐语
    评论 继林徽因之后*正的范儿。 ——王朔 曾子墨的经历让人叹服。尤其是有关摩根斯坦利**世界投资银行的故事,精彩之至。曾子墨的求职历程可以说是部职场教科书,她的很多应聘经历完全可以被学习、复制。希望她的成功可以带给更多学子们好运。 ——白岩松 访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本书? 曾子墨(以下简称曾):三年前鲁豫出版了《心相约》,她打电话来说:“我的那本书的出版人金老师(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想约你谈谈。”之前很多人找我出书我都拒绝,我是一个特别怕被人说的人,真的坐下来和金老师谈完,我觉得写书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希望借这本书谢谢在我30多年的生活中,给了我许多爱的人。 记:听说书名*初叫《随风》,为什么改成了《墨迹》? 曾:随风符合我的生活状态和现在的心态,我希望拥有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个名字其实是出版社不太满意,所以重新选择了《墨迹》,是我30多年的生活痕迹。 记:这本书出版前被删去了3万字,为什么会删掉? 曾:删的内容是我*喜欢的内容,当时我反复要求能不能不删,或者用化名,但是为了书能够*终面世,那些内容是不能刊登的。以后还有机会,这些内容是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添上的。 同事说多克隆几个子墨该多好。 记:在世界**投资银行中,你是否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看法? 曾:当时我在摩根士丹利的时候,我们同届的中国人太少了,所以外国人往往会把个人行为上升到整体:这个中国女孩很出色!他们对一个中国女孩的看法会上升到整个中国人。我走的时候,同事说:如果能够多克隆几个子墨该多好啊。我一直不能忘记这句话,在那里的2年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为了这句话也是值得的。 记:你在摩根士丹利的年薪非常高,据说是50万美元,甚至几倍于在凤凰的薪酬。为什么突然选择离开投资银行转向凤凰? 曾:刚进去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幸运,那时甚至想做一辈子,但是后来我觉得特别累,一个星期要工作120小时,无法睡觉,这种身心疲惫的感觉非常强烈。年轻的时候非常短暂,我觉得我应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事业,不是别人眼中的光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我付出的代价就是时间、青春、甚至健康。 记:据说在凤凰工作也很辛苦,素有“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的说法,你不会感到厌烦么? 曾:凤凰6年对我来说很长,但是做节目和合作项目不一样,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保证这份工作是新鲜的。 记:我们知道上小学的时候你就读完了《简·爱》,你的爱情态度是什么? 曾:我们这代人都是读着琼瑶小说长大的,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长大了发现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激情会有烟消云散的时候,但是两人要心心相印,就像希拉里和克林顿,有人问希拉里经过这么多事情为什么还要和克林顿在一起,她说:“因为我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记:这本书的稿费你会如何处理,会给父母买什么东西吗? 曾:稿费我会分文不要,捐给希望工程,每个人生下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希望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听说你非常热衷于超女,而且还是**个在节目中公开承认自己是“凉粉”的主持人,听说你还为张靓颖成功拉得一千多票,很难想像外表理智干练的你会是这样的人。 曾:那段时间我的确在看超女,为什么我不能看呢?我们白发苍苍的政治评论员曹景行先生还看超女呢,我们去湖南看超女,是他要了票,拉着我去看的。不过在现场,我觉得有点老了,我已经30多岁了,那种疯狂的举动已经做不出来了。 (出处:东南快报)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墨迹

    [关于名字] :念小学时,我喜欢这样介绍自己:“我是曾子墨,曾子的曾,孔子的子,墨子的墨。”
    [关于工作] :那一刹那,我想我是在冥冥之中受到了上天的点拨,我突然大彻大悟,投资银行不过是众人眼中的一道光环,我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快乐,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呢?而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简单、轻松和愉悦笼罩了我。至今,我仍然觉得从摩根斯坦利辞职是我一生中*重要的决定之一。
    华尔街,不凡女孩书写传奇;凤凰台,知性主持白领倾心。**优雅,外柔内刚,善恶分明。
    曾子墨,一个初谙世事的中国女孩,远涉重洋,陌生、包容的美国文化接纳了她、改变了她,而她也在世界**的投资银行中改变了美国人对中国女孩的看法。就当她的事业似乎已在世界**时,她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我不想用自己的生命,去点亮别人罩在我头上的光环。”——编者
    曾子墨的自传《墨迹——留在生命和记忆中》一书,清晰地回溯了她在华尔街从事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进入全球**企业并被认定:“不惜代价,一定要雇用”、“因为子墨,我们乐于接受中国女孩。”书中幽默地展现着一个中国女孩的智慧和努力,参与完成了历史上*大规模的并购交易,操盘新浪上市。在金融事业的**之时,曾子墨毅然放弃令无数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加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电视媒体行业,几年后,曾子墨在凤凰卫视独树一帜,她的感悟深刻而令人震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