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系统工程概述
**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系统工程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学科,虽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系统思想及其初步实践可以追溯到古代。了解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系统概念、系统工程产生背景和系统科学全貌的认识。
1.朴素的系统思想及其初步实践
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以后,由于不断地和自然界打交道,客观世界的系统性便逐渐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从而自发地产生了朴素的系统思想。这种朴素的系统思想反映到哲学上,主要是把世界当作统一的整体。
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提出“宇宙大系统”的概念,并*早使用“系统”一词;辩证法奠基人之一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后人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归结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这是系统论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古代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老子曾阐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西周时代,出现了世界构成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东汉时期张衡提出了“浑天说”。
虽然古代还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系统概念,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一套专门的、科学的系统方法论体系,但对客观世界的系统性及整体l生却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能把这种认识运用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去,中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中国人做事善于从天时、地利、人和中进行整体分析,主张“大一统”、“和为贵”。如中医诊病讲究形、气、色综合辩证;中国人吃饭讲究色、香、味、鲜一体。
公元前6世纪,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中,阐明了不少朴素的系统思想和运筹方法。该书共十三篇,讲究打仗要把道(义)、天(时)、地(利)、将(才)、法(治)等五个要素结合起来考虑。
秦汉之际成书的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内经》,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它根据阴阳五行的朴素辩证法,把自然界和人体看成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相生相克、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秩序、有组织的整体。人与天地自然又是相应、相生而形成的更大系统。《易经》也被认为是朴素系统思想的结晶。
在古代的工程建设上,都江堰*具代表性和系统性。都江堰于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建造,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工程由鱼嘴(岷江分流)、飞沙堰(分洪排沙)和宝瓶口(引水)等三大设施组成,整个工程具有总体目标*
…… [看更多书摘] 本书系1986年出版的��等学校**教材《系统工程》的第3版。该书曾获得1992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材一等奖。
系统工程作为20世纪中期开始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是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理论、方法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及管理环境的革命性变化,系统性问题及系统化管理的要求日益突出和紧迫,需要按照系统的观点和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认识、研究和解决。《系统工程》第3版就是为适应这一需要,在该书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教学与研究的实践而修订的。
全书共调整为十章。**章主要概述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等;第二章讨论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及其新发展;第三章阐述系统工程方法论,从而建立起系统分析及本课程内容的逻辑框架,提供系统工程的基本分析方法;第四章围绕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问题,**介绍结构模型化技术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第五章作为第四章的延续,**介绍系统动力学模型化原理及其仿真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系统评价原理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常用方法;第七章针对决策分析,**介绍风险型决策分析和冲突分析方法;第八章和第九章针对管理科学的前沿问题,通过“柔性战略”和“技术创新”,探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的应用;第十章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说明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本书第1、2版由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姚德民教授、原上海机械学院赵永昌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陶谦坎教授参加编写。参加本书第3版修订的有: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袁治平教授、孙林岩教授、李垣教授,刘树林副教授、孙静春副教授提供了部分实例。汪应洛教授担任主编。
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已使用多年。该教材适用于管理类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也可供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使用,或作为有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
系统工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又是一门尚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不妥和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