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经济学是门横空出世的学科,是凯恩斯以他的天才而与古典经济学决裂所创立的,并通过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而形成了庞大的体系。宏观经济学形成的这种历史背景,使得这一学科的体系结构、分析方法与微观经济学有着非常的差异甚至说是断层,这个特点深刻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现在所兴起的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就反映了为了弥补微观经济分析与宏观经济分析之间的断层而进行的努力。
从教材来看,传统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框架而逐步展开的体系,从单商品市场均衡入手,再��货币因素纳入进来,然后再进行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后才涉及长期内的经济增长问题。而国外越来越多的教材采用的新的体系,从与微观经济学衔接的角度,先分析长期内的经济增长问题,再研究短期内的经济运行问题,对传统的,S-LM模型等内容的介绍则有所弱化。本人在为复旦大学本科学生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就曾对两种体系反复比较,很有难以取舍的感觉。
在本教材的编写中,我们立足于提供一个清晰的、简明的、前沿的、生动的叙述风格,因此在比较了这两种体系后,还是选择了目前已经被普遍接受的传统教材叙述顺序。根据我的理解,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分为宏观分析基础、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动态三个部分,循序渐进的逐步展开分析,既照顾到传统的分析框架,又对现代宏观经济研究对波动与增长的侧重有所反映。在内容中,我们试图更多介绍些中国的现实,更多反映些理论的前沿动态,这些都在正文以及参考资料中有所体现。我们试图在正文中尽量不出现数学分析,而把相关内容放到参考资料中,以适应更多读者的需求。